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时代背景(杜甫七绝第一之江南逢李龟年)

这不是夔州诗,是杜甫入选初中课本的一首七绝,属于杜甫的湖南诗,但仍然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赞。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时代背景(杜甫七绝第一之江南逢李龟年)(1)

沉香亭,位于唐长安城兴庆宫内龙池东北方

天宝中,上皇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住于宜春北院,玄宗通晓音律,当时有乐师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等皆大家,而李龟年特承恩遇,不仅承值沉香亭,更是追随华清宫,其又常于王公权贵府邸之中演唱,自此名扬天下。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时代背景(杜甫七绝第一之江南逢李龟年)(2)

李龟年,李华创作的瓷画《江南逢李龟年》局部

安史之乱后,玄宗幸蜀,李龟年则流落至潇湘潭州一带,其常唱王维诗歌,一曰《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曰《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两首均是相思之诗,又均是开元、天宝盛世时流行之词,天下人熟知。李龟年唱此相思之歌,一是相思于玄宗,二是相思于繁华。于是每逢良辰胜景,当李龟年满含深情为人演唱时,自然勾起座中之人回忆,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真是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抵多少凄凉满眼对江山!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时代背景(杜甫七绝第一之江南逢李龟年)(3)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公元770年,玄宗皇帝逝去8年后,我59岁,辗转漂泊于潇湘之间。是年暮春暂时停留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在一次宴会上,我遇到故人李龟年,听其歌时,罢酒停箸、潸然泪下。两位颠沛流离、白发苍苍的老人,苟活于丧乱之中,四十年后他乡逢。我和他身上曾有不同的荣耀,最终都归于相同的不幸,我感慨万千、欲言又止,赋七言绝句赠之。

曾在歧王李范的府邸和殿中监崔涤的堂前多次见到您、也听到您歌唱。

湘、潭一带风景正好,四十年后,暮春三月、落英缤纷时节又见到您。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时代背景(杜甫七绝第一之江南逢李龟年)(4)

白头相对看,欲语泪先流

此诗为杜甫七绝第一,极是蕴藉。写作上尽用藏锋、止锋,刚开头却又结了尾,千言万语仅用二十八字道尽、但其背后之万千沧桑、今昔盛衰、翻天覆地、流离丧乱,年华迟暮俱在言表,所谓言而不尽、又尽在不言中。《江南逢李龟年》

【附】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