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此次抗疫战中收获了什么(他每天发的战疫日记)

青年在此次抗疫战中收获了什么(他每天发的战疫日记)(1)

“我们的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采样工作事半功倍。到‘决赛圈’了,各位继续加油!”“感谢各位邻居的信任和支持,留下太多难忘的回忆,解封在向我们招手!”

家住九龙坡区袁家岗的彭新宇自从在小区当志愿者的第一天起,就每天坚持在朋友圈发布“抗疫日记”,详细记录当天自己的服务情况和感受,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和温暖的照片鼓舞了不少人。

青年在此次抗疫战中收获了什么(他每天发的战疫日记)(2)

“日记”记录下难忘的人和事

彭新宇在中共渝中区委办公室工作,是一名老党员。11月8日,听说自己的小区即将被封控,全市开始全员核酸,此前就做过志愿者的彭新宇立马跑去报了名,成为了小区首批志愿者。

当志愿者并不轻松,每天早上6点过就要集合,仅11月10日一天就采集了720个人的信息。

“远不止我一个人在战斗,身边的人和事都让人振奋和感动。” 在当志愿者劳累了一天后,他还坚持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布“抗疫日记”。

“日记”中常常出现的一位“薛哥”,是和他同单元住的一位东北大哥,原本从事水果生意,后来改开网约车。“虽然近几年生活并不如意,但他依然热心、乐观,全心投入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彭新宇说,从他俩认识之后,薛哥一直给他加油打气,出谋划策,一起扫码、送物资、粘贴“一米线”。

在抗疫这条“战线”上,两人组成默契的搭档,如亲兄弟一般。

有一天晚上,6楼一对老夫妇非常感激志愿者为他们配送物资,说什么也要下楼当面感谢。没想到走得匆忙,门被反锁,而燃气灶上还炖着汤!情况紧急,彭新宇马上拨打119,消防员10分钟之内就赶来了,避免了火灾发生。

“蓝朋友”走后,彭新宇想到两位老人独居在家,缺了门锁难免不安,主动找到开锁公司,联系附近的师傅上门更换锁芯和门把手。物业也特事特办,在查验渝康码和核酸报告后打开“绿色通道”,确保当晚更换好了门锁。

两位老人十分感激,连声道:“你是18楼的小彭,我们记住了,下次见面一定跟你打招呼!”

“真心实意为邻居办实事收获好评,我特别非常开心。全体志愿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彭新宇照例将这些感人的故事写进了“日记”。

青年在此次抗疫战中收获了什么(他每天发的战疫日记)(3)

写给自己,也写给更多人

这一轮抗疫已经一周多,“日记”每天更新,从未中断。

“其实就是日常的朋友圈,一是写给自己看,记录自己在经历这场攻坚克难的抗疫战斗中做了些什么。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普通志愿者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干到什么程度!同时也想写给邻居们,告诉大家在封控区内并不孤单,也欢迎更多邻居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同时,彭新宇还希望更多朋友们能看到,展示青年党员的担当作为,展示抗疫志愿者的风采。“虽然封闭在家不能与同事们一起抗疫,但我仍然在其他岗位贡献微薄之力!”

在他每一条“抗疫日记”下面,都会收到一长串的点赞和鼓励。“彭哥,每天必进你的朋友圈,满满正能量!”“写得朴实、真诚!鼓舞了士气,传播正能量。”

外地的家人、朋友们看到后,了解到重庆的抗疫情况,提醒他注意安全防护;岳父岳母也是每日必读,坚持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作为坚强后盾;被封闭在其他楼栋的妈妈也很支持。“就连平时不咋干家务的老婆都主动承包了洗碗!全力支持我,太给力了!”彭新宇笑了起来。

让他最感动的是,刚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从妈妈那里学会了这句话:“爸爸,辛苦了……”听到稚嫩的声音,这个坚强、乐观的汉子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今晚7点30点,我们刚配送完物资,21楼的邻居为感谢志愿者团队近几天的付出,下楼给我们送了亲自熬制的银耳汤。重庆这几天降温了,但亲密和谐的邻里关系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冬日不再寒冷,近邻渐成家人。”

“准备休息的我听到隔壁楼栋的大喇叭里传来‘没做核酸的抓紧下来’的声音,进入脑海的却是‘我李云龙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战友们,已知黎明将至,举目尽是朝阳,各位,胜利在招手了!”

彭新宇的“日记”又更新了。来不及一一回复大家的评论,他放下手机,枕着夜色赶紧入睡,因为明天一早又将投入紧张的战疫当中。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宋剑 受访者供图

编辑:饶治美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