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鹀用什么样的笼子(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灰头鹀(wú)。

黄喉鹀用什么样的笼子(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青头配彩衣

灰头鹀是一种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从它们名字中的“灰头”就可看出来,它们的头部、颈部呈灰绿色。相比色彩单调的头部,它们身体的颜色稍显艳丽——灰头鹀的胸部呈黄色,上面散布着一些黑色斑点,腹部以下呈白色,翅膀上有着黑色纵纹。

灰头鹀有什么习性?

灰头鹀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平原和山区。河谷溪流,平原灌丛和稀疏的林地、耕地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灰头鹀常常结成小群活动,到了繁殖季节,又会成对活动。灰头鹀的食谱“因时制宜”,春秋两季,它们是“素食主义者”,以杂草子、植物果实和各种谷物为食。夏天,它们也会啄食鳞翅目昆虫。

个头虽小,胆子不小

灰头鹀有一别称“青头楞”,这可能和它们的性格有关。它们生性胆大,不怕人,除非和人距离非常近,否则不会飞走。在树上活动时,它们也不会像很多鸟类一样跳来跳去,而是几乎固定在一个位置。

灰头鹀的繁殖期在5-7月。这期间,它们把巢建于矮灌木丛中的地面或离地不高的树枝上。巢呈杯形,由干草茎、叶、细根筑成,结构紧密,内垫薄薄的动物毛、植物细根、草茎等。建造巢穴要4-5天,雌性灰头鹀承担其中所有工作。

灰头鹀每年产卵两窝,每窝产卵4-6枚。小灰头鹀孵出后,由父母共同育雏。“灰头鹀”家长非常勤劳,每天喂雏15小时,下雨也不停歇,12-13天后,小灰头鹀即可离巢外出了。

采写:金亦炜

美编:杨晓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