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到3则启示(学而篇1-8的故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一个修养好的人,举止稳重,做事沉稳,自然就会有威严。学知识而不被固话,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忠于自己的内心,对他人值得信任,说到做到。朋友的缺点,对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过错,也不害怕,就立即改正。

君子就应该是这样修炼成的。

什么是君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君子是对一个要求很高的人的尊称。既有先天的帅真,又有后天的造诣,有文化有知识,有勇气有谋略,有素质有涵养,才能称之为君子。

君子有什么表现呢?

谨言慎行,做事沉稳,爱学习,但又不刻板,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即能保持自己的内心,又能够保持信仰,周围的人信任他。对于别人的过错,拿来反思自己,知错就改。

尧舜禹,文王武王,被后人成为君子。孔子,王阳明,曾国藩都是君子,后被称为圣人。

逢蒙跟着后羿学习射箭,其品行不端,心有邪念,艺成而射杀后羿;李斯和韩非子共同拜荀子为师,同窗数年,同学关系甚好。但是,李斯心存名利,终弃王道而行霸道,嫉妒韩非子的才能,陷害s韩非子;

这些人都是学则固的人,根本没有做到学则不固。更没有忠信可言。他们是比小人还小人的人。

学习不能服务社会,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只为了个人的私欲,那就成为自私自利的人。甚至对于社会会造成灾难。

引起全国家长激烈反对的毒教材事件,就是某些读书人做出的有害于社会的事。内心的邪恶和私欲,驱使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忘记了自己读书的初心。与逢蒙.、李斯又有什么区别?

《论语》就是一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位有尊严的人?如何做一位有知识对社会有益的人?如何做一位正确做事的人?

如果能够按照论语的标准去做,人们哪里会有烦恼?哪里会有抑郁?哪里会有抱怨?问题都能够一一解决。

学习《论语》,会有人生重来的感觉。

论语1到3则启示(学而篇1-8的故事)(1)

《论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