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前景(探寻我省制造业企业改革路径)

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前景(探寻我省制造业企业改革路径)(1)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日前,工信部举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

近年来,陕西制造业也不断发展。为聚焦陕西省制造业发展成果,推广国企改革先进经验做法,近日,由陕西省国资委举办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媒体采访团专题采访活动,先后到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秦川机床”)和陕西法士特传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集团”),聚焦企业自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的先进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制造业范本”。

法士特集团:聚焦主业+创新驱动 稳当行业“领头羊”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变速器生产基地和世界高品质汽车传动系统供应商,法士特集团在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改革创新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企业各项经营指标连续19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截止到2022年5月底,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38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法士特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旭耀告诉华商报记者。

党建引领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法士特集团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强化党建工作。2021年6月,法士特集团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法士特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

据悉,法士特集团持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动能成长壮大,中轻卡变速器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咸阳缓速器智能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不断完善产品谱系,开拓新市场;率先布局智能制造,打造高智新“黑灯”工厂,为全产业链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赋能;建设出口产品基地、欧洲公司,强化国际化市场业务布局。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出口业务逆势攀升,同比上升35.7%。

此外,法士特集团注重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外延式路径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发挥陕西省汽车产业链和数控机床产业链“双链主”作用,布局高潜战略性新兴业务,多方位开展技术、资本合作,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法士特新能源产品市场销售同比猛增5倍,市场份额增至50%以上。

创新驱动

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法士特集团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力,构建了国际一流的集成式科研体系和智能化制造平台,启动“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了全球唯一一家单厂商用车变速器产销量累计突破1100万台的成绩,开创中国齿轮行业发展之先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国家级荣誉。

以产品创新确保企业发展竞争优势。法士特集团形成4大产品平台、30多个系列、千余款产品型谱。其中新能源传动系统、轮边减速机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主设计开发了世界首款9速商用车液力自动变速器,集成式自动变速器“法士特·智行”填补了国内空白。

联合科研院所,聚焦技术攻关。“集团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关于自动变速器、齿轮加工、智能产线材料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前瞻性基础研究等课题合作和项目探索,政、产、学、研、用、金一体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法士特集团项目管理有关负责人说。

加大研发投入,让研发人员拥有硬核研发平台。法士特集团搭建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英国创新中心为基础的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体系,为人才创新打造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

企业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创新成果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累计获得专利达2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60项。组织完成172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累计牵头或参与国标11项、行标10项。

法士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严鉴铂表示,法士特集团将矢志不渝聚焦主业持续创新,全力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以深化国企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迈向高端。

秦川机床:借力国企改革 “趟”出高质量发展路

2020年以来,秦川机床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通过聚焦主业,加大创新力度,顺利扭亏为盈,实现了营业收入屡创新高的经营成果,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势破局——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目前,机床行业总体上仍未走出持续了十年之久的下行区间。”秦川机床党群工作总部负责人介绍到。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秦川机床2020年一举扭亏为盈,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数据显示,2020年秦川机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95亿元,同比增长29.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加4.50亿元。

2021年的经营业绩更加夺目。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5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0.95亿元,增加9.57亿元,增长23.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53亿元,增加1.28亿元,增长83.68%。再次刷新历史同期最好业绩,荣获省国资委年度综合考评A级企业。

乘“政策”东风——荣登陕西省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

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机床产业近年来频频受到政策“东风”的支持。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机床产业发展,把数控机床产业链列为23条重点产业链之首,秦川集团荣登陕西省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

近年来,秦川机床明确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定位,确立“坚持主机带动,打造高端制造、核心零件强力支撑,突破智能制造及数控关键核心技术,主动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研发任务”的发展战略。

在发展战略引领下,秦川机床确立了“5221”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实现销售收入结构为“5221”,其中:机床主机占50%;高端制造占20%;核心零件占20%;智能制造及核心数控技术占10%。

科技赋能——发力高端市场,布局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秦川机床积极聚焦创新资源,促进协同发展,仅2021年,秦川机床共申报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4项。其中,五轴加工中心核心功能部件精度达到国内技术领先水平,有效解决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关键工序制造的“卡脖子”问题。

与此同时,秦川机床积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2.81亿元,研发投入强度5.56%,开发及改进新产品161项,申请专利4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得国家技术创新技术示范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殊荣。

2022年7月7日,秦川机床发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等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形式募集资金不超过12.3亿元。

据了解,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新能源汽车领域滚动功能部件项目、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建设项目、复杂道具产业链项目等。

在资金用途方面,除了4.54亿元用于秦创原·秦川机床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的推进之外,其中3.1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总募资金额的25%。 华商报记者 张秋 实习记者 袁旭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