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有没有让人放下执念的(人生最失败的地方)

道德经: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让想法背离了现实。

道德经中有没有让人放下执念的(人生最失败的地方)(1)

一个人最高的智慧,是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且克服自己的欲望,从不做想做但却不应该做的事情。

《道德经》中说: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意思就是:反众人之过失而行之,所以圣人能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是轻举妄动。

真正的智者从来不是自以为是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而是真诚的顺应自然,对待万事万物,能够抛开表象看本质,找到背后的演化规律和本源。

人性之中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让自己的“意念”走在自己的“身体”前面。

所谓“意念”是由自己情感和意识所主导的欲望,也就是自己的妄念,而自己的“身体”则代表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

道德经中有没有让人放下执念的(人生最失败的地方)(2)

当自己的当下人生没有达到某种状态,但是自己的欲望却超出了自己的当下时,就是人生糟糕的起源。

有追求并没有错,但是脱离实际,总存在好高骛远的想法,就是人生最大的笑话。

有的人很聪明,能力很强,但是却活得很糟糕,原因就在于此,正是因为想法太多,才让自己的行为过度背离了自己的现实。

就好像生活中常见的好高骛远之人,他们内心急躁,急于求成,当自己的德行潜力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时,没有积累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急于求成,最后让自己摔得更惨,正所谓说“德不配位,必有祸殃”,说的就是这样一种人。

道德经中有没有让人放下执念的(人生最失败的地方)(3)

《道德经》中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那些表面呈现的状态,则存在着我们容易忽略的生成过程,当一个人忽略了这一种过程而只顾心浮气躁的追求结果时,只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妄念,而给自己带来问题,所以永远不要忽略沉淀的过程。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潜伏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的越早凋谢的越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冒进的念头。

人生需要慢慢沉淀,时机成熟之后,自己的德行自然会衬托着自己走向高位,而一个人过度牵强的追求高位时,他的德行不足以支撑自身状态,必然会出现问题。

对人生不要太过于着急,当你的德行和才智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想要的一切自然会显现,以看似消极的等待作为积极的策略,才会遇见最好的结局。

道德经中有没有让人放下执念的(人生最失败的地方)(4)

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元末时期农民战争风起云涌,各路起义军和各方诸侯争先恐后的争夺势力,并且各自称王称帝。

当时的徐寿辉称帝,国号天完;张士诚称帝,国号大周;陈友谅称帝,国号大汉;明玉珍称王,一时之间,各路诸侯称王称帝比比皆是,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纳了“缓称王”的建议。

朱元璋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自己称王称帝,反而会引起嫉妒,不如暂时潜藏自己的实力。

正是这种潜藏实力的智慧,让朱元璋最终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从最初的不愿意称王称帝,到最后的即便自己不称帝,也得以积蓄力量,具备了帝王的实力,最终换取成功,这便是朱元璋的过人之处。

道德经中有没有让人放下执念的(人生最失败的地方)(5)

所以对于人生来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太过于急躁,让自己的想法背离了现实。

所有的事情都不要着急,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那些该出现的自然会出现,与其在喧嚣中争先恐后,倒不如专心致志,积聚力量,抓住适当的机会一举成名,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