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预后十大相关因素(影响癌症病人生存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癌症患者确诊后,患者自己及家属往往会向医生询问"还能活多久"的问题而有的医生呢,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给出一个大体的生存时间:三年,一年,半年,三个月……患者及家属往往以此为依据,决定继续治疗还是及早准备后事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医生低头沉思,然后对癌症患者的家属说,"你的XX,可能活不了XX个月/年,你们还是计划下他/她的余生吧"医生真的像导演塑造的形象那样掐指一算就知道每个癌症患者能活多久久吗?若真的如此,那医生不就成了神了吗?还有,生活中有"热心"人一听到某某得了XX癌,就拍着胸口说"肯定活不了XX月/年,我有个亲戚也是得了这个癌,就活了XX就走了",把那个人吓得半死癌症患者能活多久,真的可以准确推算吗?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真的科学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癌症病人预后十大相关因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癌症病人预后十大相关因素(影响癌症病人生存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癌症病人预后十大相关因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癌症患者确诊后,患者自己及家属往往会向医生询问"还能活多久"的问题。而有的医生呢,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给出一个大体的生存时间:三年,一年,半年,三个月……患者及家属往往以此为依据,决定继续治疗还是及早准备后事。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医生低头沉思,然后对癌症患者的家属说,"你的XX,可能活不了XX个月/年,你们还是计划下他/她的余生吧"。医生真的像导演塑造的形象那样掐指一算就知道每个癌症患者能活多久久吗?若真的如此,那医生不就成了神了吗?还有,生活中有"热心"人一听到某某得了XX癌,就拍着胸口说"肯定活不了XX月/年,我有个亲戚也是得了这个癌,就活了XX就走了",把那个人吓得半死。癌症患者能活多久,真的可以准确推算吗?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真的科学么?

现代临床医学已经由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发展到今天的精准医学。而精准医疗的精髓就是因人而异、因病制宜的个体化诊疗。影响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心理、治疗方式方法、是否有合并症、癌症病理分型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组化、身体健康状况、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我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有的晚期癌症病人经过合理治疗活过20余年,远远超过预期;也有的患者因患合并症或出现远处转移而短期死亡,也出人意料。那么医生预测生存期有依据吗?可信吗?是否科学?在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患者个体差异极大,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那么有些医生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只是主观臆测罢了。临床上,不同癌种的患者生存期差别很大,同一癌种、不同患者的生存期也可存在很大差别。因此,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才是科学的。有专家说"所有脱离患者实际情况谈生存期的都是耍流氓"!话粗理不粗。我同意这个观点。那么从医学临床来说,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呢?

1.患者的心理因素:

有的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后,如雷轰顶、精神崩溃,从此茶食不思、夜不能寐,从此患上了抑郁症、恐癌症,导致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力下降,自然活不多久。反之,理智乐观面对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参加娱乐活动、身体锻练,则可活的很久,即使有复发也可以带癌生存。

2.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

癌细胞生长快,其生长和増殖速度远远超过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增殖速度,同时通过压迫、浸润正常组织器官,肆无忌惮地掠夺人体正常的营养,多处转移,很快致病人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癌症的恶性程度与其组织来源的细胞分化程度有直接关系。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其恶性程度越低,癌细胞生长缓慢,转移晚,临床上称预后好;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的的恶性度越高(即越恶),癌细胞生长速度快,转移早,临床上称预后差。如肺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预后最差,易早期出现局部复发或脑、肝、骨等转移。临床上如鳞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乳腺癌、结肠癌等一般生长较慢,转移晚,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较高。因此,肿瘤细胞的"好"与"恶",决定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速度、治疗效果,也决定了患者的生命长短。另外,同一种癌症,早期、根除治疗彻底者预后较好;而晚期、治疗无法做到根治性切除(多为姑息性切除)者,预后极差,早发现早治疗与晚期发现的预后有天壤之别。

3.治疗方式选择:

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癌症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长短影响巨大!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发现患癌后,相信偏方、祖传秘方,或恐惧手术和手术后放化疗,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小诊所或自行胡乱治疗一通,导致病情恶化,延误了治疗,治疗效果当然不好,预后当然差。第一版电影巜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女士偏信佛家弟子必须保持身体完整的传言,患乳腺癌后拒绝手术治疗,结果红颜薄命,契合了林黛玉的命运。手术能否达到了根治要求;手术是否按规范操作(如手术范围是否足够);手术前检查及手术中是否执行了无瘤原则(即预防肿瘤种植转移和血行、淋巴转移的肿瘤的非接触、隔离技术),有大量报道,手术中执行与不执行无瘤原则,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差别巨大!而这往往被不规范的医生所忽视!

目前巳经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比如通过对切除的癌标本和患者的血液进行基因检测,会明确患者是哪个基因突变引发了肿瘤,更重的是能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进行筛选,使手术后化疗有的放矢,提高了化疗效果。也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开创基因干预疗法治疗癌症的新纪元。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患什么病患者无法选择,而治疗方式患者有知情权和决定权,我们常常见到在充分了解了病情的前提下,果敢的患者治疗效果好,说白了还是一个心态问题。

4.癌症患者是否有其它基础疾病和合并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基础病会使手术方式或者药物的选择受到限制。比如本可以做根治性切除的手术,考虑到患者自身情况,为了归避风险而只能做小一点的手术(姑息性手术)。用药治疗强度也不够,当然这样的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于常人,生存时间当然不如身体条件好的患者。目前国际上常常釆用kps评分标准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全身一般状况进行评估,也做为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发现kps与恶性肿瘤的生存期有明显相关性……一般状况越好,生存期越长。而恶病质,包括呼吸困难、瞻望、乏力、疼痛、衰弱、厌食、焦躁和体重下降等,还包括部分血液学指标(WBC>11×109/L及Lym%<12%、低外周血ALB、高LDH值等),均可作为评估晚期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但即使这样,医生就能准确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吗?有学者通过整合以上几大因素建立临床生存预测模型,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肿瘤学专家进行评估,准确率也会波动在25%-70%!所以,医生冰冷的、枯燥的统计数据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极不人道的。

所以,专家Lau等指出"虽然各种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提高预测性,但不能盲目或极端化地理解预测结果。每一名患者都是独特的,我们只能观察而不能决定他(她)们的最终生存时间。"

患者将自己的生命几乎完全托付于医生,充分相信医生说的话,如果医生不负责任的预期病人还能存活多久,弄不好会起到反作用。所以,做为医生应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理智面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做为癌症患者要把希望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应悲观的等待每一天,要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与医生一道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康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