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期,大概经过了27年时间,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一项重大工作。当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何作出了这一重大决策呢?

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1)

中央决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是异常艰难而艰巨的事业。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无论是毛泽东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还是刘少奇主持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这些都毫无疑问是以开垦荒地、多搞粮食、安排就业为其基本初衷的。

从1956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5年或者7年内,解决城市中的失业问题,使现有的城市失业人员都获得就业的机会。当时在解决城市失业人员问题上,把组织青年到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者山区,作为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压缩城镇人口、开辟就业渠道。

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2)

1962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有计划的开展,1962年到1966年,共有129万知识青年去到农村。

培养接班人的国际背景

1956年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是促进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化,即复辟资本主义制度,断言共产主义将从内部瓦解。

毛泽东高度警惕美国当局发出的这一重大战略信号,他从确保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出发,提出了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

毛泽东提出接班人的含义,不仅包括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还包括整个这一代的青年。按照毛泽东的一贯思想,把青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途径,就是要使青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使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要使青年接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与锻炼,要使青年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3)

毛泽东对培养接班人途径的思考,与对保持党和国家永不变质的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使得党和国家在作出包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内的许多重大决策时,无不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魄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考虑,党和国家在推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的战略部署中始终坚定不移,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氛围中,上山下乡的决策也没有动摇过。尽管这一部署在实施的不同阶段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甚至受到过极左思潮的影响,但历史证明,这仍是一个极富远见的思想,仍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决策。

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设想

毛泽东原本希望在文化大革命中培养一些知识分子接班人,但效果很不理想。他认为,现在学生最严重的缺点就在于他们脱离农民、脱离工人、脱离军队。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文革中16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规模运动展开,这是现代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这其中有城市人口就业这一十分重要的安置因素,但毛泽东从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出发的战略设想,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动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