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青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

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对群众寄予的深情关怀;办好公平优质的教育事业,这是胶州市教体局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空港新区”建设,胶州市教体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均衡优质发展,让群众的“幸福”愿景渐渐变成实景,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2014年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2017年高考全面丰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今年再次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素质教育亮点纷呈。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成功承办2017年全国动力伞精英赛和“中洲杯”2017胶州环少海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我市业余体校培养输送的体育健儿取得了2金3银的好成绩。

青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

青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

常规题 久久为功 扎实“公平”举措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均衡发展。依托政府实事,今年新、改、扩建中小学14所、幼儿园16所。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山东师范大学瑞华实验小学启用招生,五里小学等新校即将启用。积极推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投入3180万元,建成同步课堂106间,惠及城乡学生10万名。试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我市成为全国教育大数据分析研究项目青岛地区唯一实验区市。

以解决大班额问题为契机,近三年完成31所中小学建设工程,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全市中小学接纳能力日新月异,学生及家长的幸福指数逐年增高。城区新建的胶州二中、第二实验初中、第六实验小学、振华教育集团泰州路校区等风格各异、表里如一;地处农村的铺集教育中心、里岔教育中心等六大农村教育中心九年一贯、蔚为壮观;新建的村级油坊小学、张家屯小学、辛疃小学等蓄势待发、后来居上,大班额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加速中小学招生改革,凸显教育公平。在青岛各县市中首家启用了义务教育招生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精准掌握起始年级生源数量和生源分布的第一手资料,从宏观上有效调控利用学校学位。通过“一地一策、一校一策、整体统筹、个别调整”的办法,既满足了城乡群众的就学需求,又较好地控制了班额标准。

特色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依托办学传统、地理优势、民风民情,凝炼打造农村学校特色。结合“航空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海洋教育”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掘培育村级小学的办学特色。根据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富有乡村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延伸学习的“第二课堂”。少海小学的“海洋教育”、青联希望小学的“三铺龙拳”、胶州四中的航空教育等一批特色知名品牌已产生示范效应,形成城乡竞进、精彩纷呈的多样化办学氛围。

青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4)

创新题 攻坚克难 厘清“服务”思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制定下发了《中共胶州市委 胶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胶州市推进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实施意见》、《胶州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着力推动硬件上档次、上水平。

超前科学规划,融入全市大局。着眼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四大国字号平台崛起、四院一基地发展,超前做好教育设施规划。积极对接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和青岛幼儿师专建设,服务助推“四院一基地”良好运转。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规划8.59平方公里胶州教育新区。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助推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落户胶州。

启动心理全程陪伴计划。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实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五全工作法”,即全过程指导、全天候呵护、全员化参与、全方位合作、全区域推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相关经验被《中国教育报》深度报道;启动了班主任心理咨询师全员培训工程,力争在3-5年内,使全市2000余名班主任均具有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以上资格,2017年暑假期间,集中培训了600余名班主任。

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府实事项目,从9月份开始,先期在6个镇(李哥庄、胶莱、胶西、铺集、里岔、洋河)的46所中小学3.04万中小学生中试点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

强化校舍改造。市政府划拨专项资金近700万元,公开招标6家有资质的房屋检测鉴定机构,对全市543所138万平方米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学校校舍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目前正依据鉴定结果,协调各镇办、部门统筹安排全市学校校舍改造工作,确保孩子“住”的安全。

青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

压轴题 步步为营 把住“质量”命脉

“如果说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是农村教育,那么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就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向阳小学的杨斌是2016年市教体局安排城区学校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的优秀教育干部之一,在他的工作笔记中记录了他把向阳小学的先进管理理念“撮合”到挂职学校——洋河河西郭小学的全过程。

近年来,市教体局大力实施城乡干部教师双向交流工程,促进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2017年,市教体局根据全市教育工作实际,选派20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学校支教,选拔409名农村教师进入城区学校挂职学习。目前,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通过开展大数量、高质量、广覆盖的“双百”城乡交流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全市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实现了城乡教育交流的“桥梁式对接”。与此同时,市教体局面向全国名牌大学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104名,成为目前省内一次性招收国家免费师范生最多的同级城市。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市教体局把培训作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开辟渠道,打造教师培训新平台,充分利用好市财政每年划拨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两大战略”为引领,构建起全国、省、市、县、镇、校六级培训平台,每年培训农村教师达3万人次。实施“请进来”战略,创新开展“全国名师进胶州”活动,依托胶州教育论坛,每年邀请80余名全国教育名家来胶州讲学,于永正、窦桂梅等全国名师纷纷走进胶州,近万名骨干教师与全国名师名家“零距离”接触;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为培训基地,每年组织20余批次近2000人次骨干教师到全国名校参加高端培训。

市委市政府下发了《胶州名师选拔管理办法》和《胶州市首席班主任选拔管理办法》,先后评选胶州名师120人,首席班主任60人,“胶州名师”和“首席班主任”每人每月享受800元政府津贴,聘期为两年,实行动态管理;2015年,启动首批30个胶州市名师工作室,按照每个工作室3万元/年的标准设立专项经费,以2年为一个工作周期,统一建设,统筹管理。

近两年,先后涌现出山东省特级教师4人,齐鲁名师名校长3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5人,青岛市名校长3人,青岛名师20人,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28人。胶州八中刘乃志荣获“齐鲁最美教师”。香港路小学张淑红荣获2017年中央文明委表彰的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