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散文再读劝学篇)

劝学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散文再读劝学篇)(1)

再读《劝学》篇

文/周长行

9月7日,笔者曾撰文《蹭学记》一篇,声称我周某人要跟着孙女去读高中。大言不惭,其实内里是掺了水分的。如今我拿到手里的课本是高中语文的上册和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总共两本。名副其实地蹭学。我也似乎只能在语文和历史这两项上蹭蹭学学了。数理化与我这个初中毕业的古稀老人完全是云里雾里,也压根儿没有兴趣和能力与它们结缘。

我的“蹭学”办法是,隔个几天,就会发短信给孙女问道:语文教到哪一课了,她就会告诉我教到哪一课哪一课。比如前天她就给我说:该学《劝学》了。孙女为了让我学得方便快当,顺便把《劝学》的译文也发给了我。她是用她的“劝学”方法来帮我读《劝学》的。

于是我就读起《劝学》来。

早年我是读过荀子的《劝学》的。然而,真正记住的就是常常用的那两句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写起某篇文章或讲课时,常用这两句话,因此就记住了。久而久之问题也来了,就有点愧对荀子老先生,有时完全忘记这是他在《劝学》里的话了。

应该感谢这一次时隔多年的再读,让我回到了“出发地”,也让我领悟到所谓的“寻根”。历经几十年的“记住”与“遗忘”的教训也打醒了我:仅学不用,等于零。

我连续三天的晨读都是《劝学》,却读得我灰心伤气。本想把原文一句句地背诵下来,却很难做到了。前面背,后边就忘。试过几次,背过一段,上一次厕所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唉(叹气),我真的老了,总是记不下来,自怨自艾。看来,我只能享受读一读的这个过程。我不能解决记忆问题了。有点不甘心,有点失落,也无奈!

但,我还能享受读与写。我写这篇读后感,实际上就想说三句话。第一句,学过了,只有用起来,才能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第二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趁着年轻,应该多学东西呀,像我这样老了,记不住了,再读再学,只能落个干着急呀。如果能够重新来过,我会把《劝学》背得滚瓜烂熟,终生铭记,我将获益匪浅。第三句,我想引用《劝学》里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那句话作为自己余生的座右铭,学习是不可以停下来的呀。学无止境。我虽然记忆力出现严重滑坡,但是,《劝学》的主题则告诉我,不停止地学习,是保持生命活力走上人生正道的不二法门。

想想看吧,假如我不再读这次的《劝学》,我就永远失去了检验自己的一次机会。尽管我记不住太多的东西,但多少我还能记住一点,我还能靠写作将稍纵即逝的这样的读后感记录下来,供自己品评和回味,也能与读者朋友们分享,这或许就是重读《劝学》的一点点收获吧。

(速写于2022年10月31日)

劝学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散文再读劝学篇)(2)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壹点号真言贞语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