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

7月8日上午11时15分,深圳交警接到紧急警情:在中心路海德二道的十字路口发生一起两车相撞交通事故,其中一车坠桥,车内有人员受伤情况不明,急需尽快出警施救。深圳交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

到达现场后,蜀黍看到现场一片狼藉▼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1)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2)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3)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无人员伤亡?

蜀黍到达现场后通过向现场周围群众了解情况,事故未造成路边行人受伤,而且两位当事司机系好了安全带,特别是坠桥司机伤情稳定,身体状况并无大碍。民警立即锁定事故受伤车主并疏散围观群众,疏导恢复交通。

虚惊一场,事故双方均无受伤,这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4)

经核实,驾驶人李某驾驶粤BD75218黑色奔驰小汽车,沿中心路海德二道南往北方向行驶,而另一方驾驶人杨某驾驶的白色新能源小汽车沿中心路海德二道东往西行驶,由于双方都是直行再加上双方驾驶速度过快,行经十字路口未按规定减速让行导致碰撞发生此次事故。经呼气测试检测排查,从检测结果来看并未发现双方有涉酒驾驶的违法行为。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5)

10次事故9次快,行经路口,你不减速我不减速,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6)

两位驾驶人经此次激烈碰撞事故后,还心有余悸,惊魂未定,嘴里不停念念有词,“还好没人受伤啊,还好都系了安全带,千万小心,注意安全,再也不能大意,车速过快了。”

安全带就是生命带,一上车就该系上!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7)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对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起着保护作用。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情况实施紧急制动时,安全带能够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发生二次碰撞。同时安全带有缓冲作用,能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8)

如果你还存在侥幸心态,安全带的重要性了解一下

又是安全带!事故死亡还负全部责任!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9)

所以,无论大客车还是私家车,无论司机还是乘客,只要在路上行驶,车内人员就必须系上安全带。一旦发生事故,安全带就是你的生命带,在危急关头它能让你转危为安。

如果说,系上安全带是幸运,那么,路口不减速发生事故,就是不幸!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10)

车辆行经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注意观察,有让行标志的路口,要让直行的车辆优先通行,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让”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11)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让行呢?蜀黍这里简单的说几条,常用的“让行规则”

一、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12)

事故情形:在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A车转弯时与其他方向进入路口直行的B车发生事故。

事故责任:A车承担全部责任。

说明:当B车进入路口时未停车瞭望或存在其他过错时,A、B双方就承担同等责任。

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转弯车未让直行车先行。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13)

事故情形:在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A车左转弯通过路口时与相对方向直行的B车发生交通事故。

事故责任:A车承担全部责任。

说明:当B车进入路口时未停车瞭望或存在其他过错时,A、B双方就承担同等责任。

三、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未让右侧来车先行。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14)

事故情形:A车通过没有停车让行标志、标线控制的交叉路口,与享有优先通行的B车发生交通事故

事故责任:A车承担全部责任。

说明:当B车也有过错时,A、B双方就承担同等责任。

路口会车正确方式,你知道了吗?

水泥车与多车相撞两人坠桥身亡(太可怕了两车相撞)(15)

【路口会车谁让谁?】

①你和我,先要按交通信号的指示通行;

②我直行,你从右侧来,你先;

③我直行,你迎面而来欲左转,我先;

④我右转,你迎面而来欲左转,你先。

让行规则还有很多,比如礼让行人、让行救护车。但蜀黍想说的是,希望大家在驾车时能树立“正确让行”的理念,千里之行,始于安全,遵章守法,才能平安畅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