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

导语:最近,一部热播日剧引起笔者的注意,它的名字叫做《真不错!光源君》。故事是生活在11世纪的源氏公子,穿越到21世纪,和普通女上班族之间发生啼笑是非的故事。这个源氏公子,出自日本古代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源氏物语》的主人公相当于我国的《红楼梦》的贾宝玉,编剧们翻拍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于我国翻拍四大名著。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1)

日剧《真不错!光源氏》

每次与国人提及源氏公子,大家都会想到天海祐希的版本。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2)

天海祐希扮演的源氏

剧集中,天海祐希女扮男装,将源氏公子那种属于中性的阴柔,又带有偏男性的刚毅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得益于天海祐希常年在宝冢戏剧团扮演男性角色的经验。《源氏物语》通篇故事下来,是在一个架空的日本皇朝中的"渣男"事迹,"渣男"源氏一生中接触过无数的女人,要是在现代,肯定是要接受法律和道德的制裁的。可是《源氏物语》的历史意义非凡:是世界最早写实长篇小说、是日本古典文学、美学的巅峰。可以让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完全忽略"渣男"的行径,陶醉在人物的一颦一笑之间。

《源氏物语》字里行间的美学价值

首先,从道德的意义上,讲讲源氏公子如何"渣男"。他在弱冠之后就像打开了新世界,和宫廷中许许多多女子都有过露水情缘,更厉害的是让桐壶帝的妃子藤壶怀上自己的孩子,桐壶帝还不知道,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皇帝。陪伴在身边的紫姬没有等到坐上正统夫人的位置,在情郎无数次允诺"只爱一个人"的言语中默默容忍源氏荒诞的行径,最后郁郁而终。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3)

《源氏物语》插画

源氏公子失去紫姬后,也失去了自己的情感的避风港湾,自己的势力也不曾旺盛了。渐渐地,尝到自己和藤壶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报应,跟贾宝玉一样,出家做了和尚,几年后去世。相反的是,源氏的两个儿子没有像父亲一样放荡不羁,他们小心谨慎,成长在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或许深知父亲带来的苦果,父子两代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源氏物语》中如何体现美学?我们知道,美学是一个感性的观念,作为哲学研究下的二级学科,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它的文学艺术中体现的美。美学在冲突中体现最为强烈,传统观念的内敛、人性本能追求的情感,形成的矛盾在《源氏物语》中尤为明显。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源氏物语》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美学的名片。源氏公子处处惹芳草,却没有让众人讨厌,展现的是日本特有的"物哀"。《源氏物语》出现的"哀",就有上千处。什么是"物哀"?相当于《岳阳楼记》中提到迁客骚人会为事件阴晴圆缺,自己心情的起起落落,也就是"性情中人"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4)

由樱花引出的"物哀"美学

而这个"哀",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悲伤,它更像是包含着很多种情绪的泛指。就像赏樱一样,看到樱花烂漫可爱,我们的心情也会高昂起来;守候已久,看到落日,我们心情也会发生变化。小说描写源氏公子与每一位女子从相识到缠绵,弱化了人的生理需求,更加强调的是每一个女子独特的美丽,这种魅力吸引住了源氏。热播的日剧《不错哦!光源氏》中,穿越过来的光源氏,会为电视屏幕中的女子的亮丽着迷,甚至会隔着屏幕抚摸她,而女子剪成蘑菇头时,他悲痛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去做尼姑?我们欢笑古代与现代的认知差距,从中也发觉了"物哀"熔铸在源氏性格的历史使然。

提及外来小说,就要提到翻译成中文的译者,我们从译者角度中,可以发现与原作者的相贴切的表达方式,得到美学的价值。《源氏物语》上世纪传入中国的时候,有两个翻译版本,一个是60年代由丰子恺先生翻译的,一个是70年代由中国台湾的林文月翻译的。笔者对比过两个译本。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5)

丰子恺

丰子恺将自己男性的感知带到了《源氏物语》中;林文月译本中,流淌的是女性温婉的感性,笔者认为林文月的最能代表当时作者紫式部的写作特色。举个例子,源氏的妈妈去世了,太君哭泣的场面,丰子恺先生是这样翻译的"眼看着遗骸,总当她是活着的,不肯相信她死了;直到看到她化成了灰烬,方才相信她不是这世间的人了"表达的是亲人去世时陈述的事实;对比林文月的"音容相貌"、"仿佛还活着"、"却不料到"这样的翻译,贴近了女性作者的柔美。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6)

林文月

再比如,第九回中写入社的盛况,丰子恺译本"红日高升,时光已经不早。葵夫人的装束和举止并没有特地摆阔。这华丽的一行几辆车子和侍从来到一条。但见无数游览车辆排列得密密层层竟无立足之地。" 林文月译本精致化的环境描写"日上三竿,已近晌午时分。"

《源氏物语》中日本对盛唐的崇拜

作者紫式部所处的平安年代,对应的是我国唐代。我们都知道,汉文化圈里面,日本以吸收唐宋文化为主。在美国着力改革日本之前,他们都在用汉字。虽然现在已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了,但是我们还是会看到汉字的端倪,例如日本人的名字,又例如一些句子,我们不知道怎么读,也能知道它的意思。

《源氏物语》的角色对话,我们看到很多诗词,言简意赅表达。可以看出日本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能将我国诗词如鱼得水地运用,具备了连欧洲汉文化学习者都羡慕的技能。例如第三十八章源氏与三公主的对话,三公主愿意让出自己家中尊贵的佛像,源氏很感动,就吟了这样一首诗"誓求后世共莲座,此时心悲各流泪。"三公主这样回应他"纵有同登莲台意,惟恐君心不此居"反讽他心中没有属于她的唯一位置。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7)

日本白居易的碑

说到日本的诗词,他们学习得最多的是白居易。日本对白居易的崇拜,上至天皇,下至百姓,日本甚至为白居易立了三个碑。白居易诗的特点是写实,相对于李白等人的诗词,可谓是言简意赅,便于学习。《源氏物语》中出现最多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8)

《长恨歌》

《源氏物语》第一章用桐壶帝的视角写源氏的逝去的生母桐壶更衣,将唐代远近闻名的贵妃与最疼爱的女子更衣相比"唐时的装束也很是艳丽优雅。但一想起铜壶更衣的妩媚温柔,就觉得任何花鸟的颜色与声音都逊色了"这里更像是化用了《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想到桐壶更衣英年早逝,听到"比翼鸟"等寄托长长久久的爱情甚是厌烦,奏乐的女官受到冷酷的弘徽殿女御指示,不能停下来。桐壶帝越来越将情思寄托在逝去的更衣,有一天,藤壶进了宫,模样跟桐壶更衣很像,桐壶帝欣喜若狂,藤壶入宫了结了桐壶帝的心结。

《源氏物语》中的女性

《源氏物语》中美丽的女性如同繁花似锦,簇拥着源氏。但是,谁也不会撼动紫姬的地位。紫姬是兵部卿亲王的私生女,从小跟着外婆长大,源氏刚认识她时,她还不到十岁,已经成为源氏的挚爱"这女孩与众不同,长大以后,定是个绝代佳人"。实际上,她是藤壶的侄女,长得非常像藤壶妃。源氏带紫姬到自己的住所,给她非一般的待遇,别人只有眼红的份。 等到紫姬长大了"气度不俗,高雅清丽,宛若塘中青莲,清新优雅,好一个春之女神"而周围的侍女则是"也各有动人姿色,然而在夕雾眼中,皆似凋零黄花"之前源氏都不让自己的儿子夕雾接近紫姬,那天夕雾见到,笑笑到"原来是怕我见了继母这天姿国色,顿起贪色之念呵。"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9)

紫姬

成为花花公子身后的贤内助,除了天生丽质,还要有强大的容忍力。与之相伴相随的,是无穷无尽的嫉妒。紫姬从童年时陪伴源氏左右,一直等不到"正统夫人"的称号,葵姬去世后,源氏相继迎娶了明石姬、三公主。虽然丈夫在外风流事,紫姬不闻不问,但是这两位正统夫人真真切切让无名无分的紫姬恨之入骨。然而面对明石姬生下的孩子,她还是以母亲的角色抚养;迎接骄横的三公主时,还布置完备的礼节迎接。

源氏物语描写的时代(源氏物语体现东瀛民族的巅峰文学素养)(10)

桐壶更衣

之前我们提及,桐壶帝最爱的桐壶更衣去世,后来迎娶了与更衣相像的藤壶,而紫姬是藤壶的侄女……这可以看出,源氏是有恋母情结的。文章开头的更衣容貌描绘不多,主要侧重于描写周围女性的嫉妒,看得出来桐壶更衣是个国色天香的美人。紫姬死去后不久,源氏也去世了,体现出源氏从小缺乏母爱,急于向外探求一个贴近于母亲的完美代表,代表死了,我源氏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

结语:通常我们读《源氏物语》时,常常将它类比为《红楼梦》。是的,封建时代描写上层社会男性的情感追求,这两篇题材是差不多的,都是以"树倒狐猴散"作结。然而,总会有不相同的地方,《源氏物语》诞生的朝代,还是封建专制时期,在这个大环境里,源氏是不可能像贾宝玉一样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一心想娶走林黛玉;源氏虽然钟情于紫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向外探求更多的女子,而贾宝玉迎娶薛宝钗的时候是极度不情愿的,婚后也冷落了薛。

而紫姬,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可怜的替代品。表面上源氏给了她富足的爱情,但实际,除了爱这个东西,一无所有。她没有葵姬家庭一样在朝廷有着相当势力,她是一个私生女,没有身份的私生女。在源氏家的地位,就像是源氏的精神寄托,一个满足源氏母亲的幻想的物品,如果紫姬有了孩子,真的会破灭源氏心中的依赖。在这种畸形的爱恋下,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紫姬得到全部,却得不到她想要的幸福。

参考资料

《源氏物语》丰子恺译本(第一回~第十回)

《源氏物语》林文月译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