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思想(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

1916年9月1日《新青年》出版。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认为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事实上在任何关键决策的十字路口,无不是思想先行,思路决定出路。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思想(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1)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思想(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2)

而反观今天,毫无疑问,当下所有行业几乎都深受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此时更需先谋后动,毕竟老路线走不到新目标。

深感有慨于斯,再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又何尝不需要集新思想和新青年于一身的新农人呢?!否则我们如何走出传统农业局限,真正进入到农业现代化呢?!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一定是先有思想革命才会有农业产业革新大发展,正巧今日偶然间翻到一个媒体访谈我的后续答网友问,恰好与“9月1日”这个特别日子出版的《新青年》所体现的意义和价值观互应,尽管已过去即将十年,但当时关于农业的核心思想,即便在现在看来,某些观点依然超前,拥有很强的引领性。

以下为相关答网友问的内容,复制于此。但愿中国涌现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武装的新农人,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纵情实践新出路!!!

【访谈】祁天极老师就品牌农业建设问题答网友问

品牌农业与市场2013-11-04 17:03

上次微信刊发知名品牌专家祁天极老师的访问。陆续收到不少网友的提问,感谢各位朋友的热情它支持。小农根据祁老师的兴趣和研究范围,挑选出了几个问题,对祁老师再次访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感受一下。

@小兔问题一:农业品牌建设与其它品牌建设的异同点?答:如果我们把“农业品牌”界定为“涉农”的框架,包括深加工的各种商品。那它的品牌建设与其它品牌建设的异同点,从与时俱进的角度而言,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无论是农业品牌还是其它商品品牌,都到了全民价值体系的共同变迁。

所有的涉农企业的企业主在营销中更应关注这种营销趋势的改变,即:面对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全面崛起,全球消费市场产能过剩与高度同质化,这时以功利主义与功能实用主义的“卖点营销”时代正江河日下,一落千里;

另一方面,基于价值观审视、情感体验、梦想实现、人文精神回归的全新消费主义时代正在其道大光——我们估且可称之为信念市场。

令人遗憾,中国大部分企业绝大多数似乎仍未意识这个消费时代的大变迁,营销方向仍沿袭“技术市场”和“卖点市场”的传统取向,忽略了针对“信念市场”的营销导向。购买只有两种:功能性购买与象征性购买,而“信念市场”针对的就是象征性的购买。如果不研究这个趋势的变迁,还是一味的技术和功能导向进行企业资源配置与营销,必然会在功能性购买的窠臼中成为迷途羔羊。

如果非得说农业品牌建设与其它品牌建设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上述变迁,广大农企对此的认知更处于较为未察或懵懂状态。@李二蛋问题二:农业品牌营销中要注意什么?答:1、不要单纯就产品卖产品。 我们必须深刻的洞察到;当下,物质产品已经不是市场交换的主要对象了,这个对象变为了创意、想法以及承纳它们的载体。

2、化有限于无限。如果紧紧固守产品本身不放,它将局限在“功用主义”中难能突破,这时需要“放下”,把你的产品想像成一个容器,让它盛装上某种象征价值。

3、品牌的购买者不是消费者而是信息消费者。所谓“营销即传播”,而品牌信息必须经过某个媒介才能让目标受众认知,无论这媒介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还是新媒体,抑或是店铺、店员、某一个朋友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是很难全盘控制信息是如何传播、怎样传播、以及因何传播的,一个品牌的所有传播就好比蝴蝶效应的混沌状态,好在我们可以控制在初始阶段,可以设定这只蝴蝶如何扇动第一次翅膀——垄断性价值或独特价值规划、价值符号化、衍生品牌故事核心蓝本。接下来,无论翅膀如何扇动,都会在既有故事中演绎传奇。人们接受了这个故事为载体的信息,所动即心动,心动及购买。无论你认同与否,成功的品牌无不契合这个传播逻辑。@当当问题三:农业品牌建设的创新点都有哪些?我挑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产品层次的创新,我们要明白,这里的“创新”,它实质上是个悖论,根本不可能百分百原创,能够百分之八十跟随或山寨,加上百分二十的创新就是非常之好了。

二是品牌层次的创新,那就是价值创新,这个才是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的王道。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只要它符合“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这样的逻辑,那它大凡就有很多值得探索与学习的。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思想(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3)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思想(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4)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思想(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5)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思想(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