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

两位论点迥异,引用太多,已阅。

亮玮伦,囧乂,颖……越——亡之顺序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1)

司马炎把江山交给了他的傻儿子司马衷,让他四叔司马亮和岳父杨骏帮儿子当家做主。然而“德不足以服人,才不足以胜众”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无德无才却有强烈的欲望,那真的是不戴绝缘手套去抓电线,很危险,而这恰恰是杨骏犯下的错误。

晋武帝弥留之际,委托司马亮处理后事,杨骏悄无声息篡改了遗诏,催促司马亮尽快返回自己的封国,不得在京城逗留。司马亮胆小如鼠,狗屁不通,就真的担心杨骏报复他,所以仓皇逃离,皇帝的葬礼也不敢参加了。

新帝皇后贾南风和杨骏一样热衷权力,但是她更富有心机。在求援司马亮无果后,她喊来老五司马玮帮忙杀掉杨骏。顺势将杨骏的妹妹杨芷(杨太后)贬为平民,关在金镛城(这个名字在后面会出现很多次,关的都是政治犯,恩,西晋的秦城监狱)最后活活饿死了她。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2)

这位南风皇后又矮又丑,凶狠狡诈,有仇必报。她利用司马衷下达诏书,征调司马亮入朝,与卫瓘一起出任辅政大臣。这两位可都是丑皇后的仇人,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呢?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3)

原因是司马亮和卫瓘看不惯司马玮操持权柄,但是首都卫戍部队掌握在司马玮手中,实力决定一切,一旦打起来,他们根本不是司马玮的对手。贾南风对这一点很清楚,她把这三个人放到一起,就是想公报私仇,故意挑动他们互相残杀,利用司马玮除掉另外两个老家伙。

结果——卫瓘被杀,灭门。司马亮虽然被捕,但他毕竟是宗室元老、皇族成员,禁军也不敢动他。这时司马玮下令:杀司马亮者,赏布千匹。好嘛,乱军一哄而上,司马亮1惨死,尸首遭到践踏——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个牺牲品。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4)

司马玮毕竟是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权力游戏的血腥与险恶,贸然闯入其中,被人当枪使,到头来只能被算计。

其实在灭掉卫瓘和司马亮以后,他的手下曾劝他去灭掉丑皇后,毕竟就差一步即可成就大业,但是这个司马玮2犹豫不决。第二天,贾南风就说司马玮矫诏,派人去他府上直接将其处死。各位看官,看到没有——一封诏书就要了他的命,从权力顶峰摔到人生低谷,前后不过一天。

相反看看人家蛇蝎南风,用完狗后马上就烹了,根本不给你反应的时间。也许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比拼的是谁比谁更狠吧,对别人仁慈就是把脖子送给别人砍。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5)

至此,贾皇后独揽大权,她家亲戚也鸡狗飞升了。

这是第一阶段:公元291年3月到9月,折腾了仨月。死了两个王爷,司马亮和司马玮,八个去掉两个还有六个,我们继续往后看。

第二阶段:公元299年到公元306年,这下折腾了7年,卷入的人就多了,直接导致五胡乱华——

平静的日子过了几年,贾皇后很着急,她没有儿子呀!所以无法保证权力一直在自己的手里,现在的太子是司马遹(yù),相当聪明,且有明君之像。“再等几年,权力过渡到他的手上,我的末日就到了。不行,决不能容忍这件事发生。得想个办法,嗯,有了。”

有天,贾皇后请太子喝酒,死劲劝他喝酒,喝醉了让他誊写一份文件,造反的文件!还没写完贾皇后就拿给傻皇帝看,要他立即下诏杀了太子,这件事太大了,就算是傻子也不能轻易杀自己的儿子啊,更何况还是太子,就这样争执到傍晚,最后还是将太子关进了金镛城(不错,又是这个地方,太子被人砸死在这里,而且他不是最后一个,害他的人也将死在这里,比他还惨)。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6)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这时已经六十多岁了。

此公早在少年时代就以贪婪和谄媚而闻名,活了大半辈子,他依然不忘初心。经过一番节操全无的钻营,他终于得到了贾南风的回应。不过贾南风只是任命他在禁军当中充当一个中层武官。回报远远低于投入,司马伦愤恨难当,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所以他一直想灭了贾皇后。

他在等一个机会。机会终于来了,太子被关,正好可以趁机灭了皇后,到时我就可以拥立之功,大权紧握。有个叫孙秀的直接对他说:“不,机会还不成熟,再等等。你想,太子多聪明啊,你以前就捧贾南风的臭脚,即使你把太子救出来了,有机会他还是要除掉你的。等贾南风杀了太子再说吧。”司马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长。贾南风前脚矫诏杀了太子,司马伦后脚就矫诏带兵冲进皇宫将她抓了起来。不错,何曾相似,几年前司马玮就死于这招,这么快就轮到了丑女人。“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被抓时,南风吐出了这样的话。

不久,贾南风囚禁在金镛城(第三次提到这个地方),最终被逼喝下金屑酒,一代妖后婬娃,内外皆丑,祸乱朝政的贾南风死了。

处理完了这些事,司马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该封封,该赏赏(貂不足,狗尾续)。他觉得这样不过瘾,还不如直接把傻皇帝废了自己坐坐那个位子,于是,司马伦称帝,晋惠帝被囚禁金镛城(第四次)。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7)

这下彻底乱了,原来皇位这么好坐啊,只要你脸皮厚、拳头硬都可以去坐坐。于是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战败,死者10万。司马伦被囚禁在金镛城(第五次),也被逼喝下金屑酒,跟贾皇后的死法如出一辙。当你拿起屠刀的那一刻,你就应该知道,你将死于屠刀之下。至此,司马伦3一党尽灭。司马家的王爷们仿佛中了诅咒,不相互杀光不能终止。

公元301年4月,司马冏杀了司马伦后迎立司马衷复位,自己任大司马,帮忙的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也给了高官厚禄,且拥兵自重。这为后面的剧乱埋下了伏笔。

司马冏成了幕后之主,但其沉迷女色,毫无格局,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有个叫李含(投机分子)的跑到河间王司马颙府邸,跟他说奉皇帝密召让除掉司马冏。可能司马颙早就这么想了,正好等到了借口,奉旨讨伐。还要办件事——对外就宣称驻扎在洛阳城内的长沙王司马乂是我们的内应。

各位看官,这招够毒哇!先让洛阳城里的司马冏和司马乂杀个你死我活,然后我司马颙坐收渔利。果不其然,司马冏不管是真是假,直接派兵去灭司马乂。结果玩脱了,却被司马乂和百余名部众反杀。历史没有太多的细节描述这个过程,咱们想要是拍成电影那该是多么精彩呀。

总之是杀了司马冏4,他的儿子又被关进金镛城(第六次)。司马冏党羽尽灭,司马乂上位。

一边看热闹的司马颙白忙活一场,啥也没得到。气急败坏,就联合成都王20万大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力战,司马颙的手下大将张方见不能攻克洛阳就建议暂回长安。司马乂也是粮食短缺,危险正在靠近。

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见司马乂不备,捕获司马乂并把他交给了司马颙的部将张方,结果,司马乂被活活烤死。

司马乂5——八王之乱的第五个牺牲品。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8)

这个可怜的年轻人有志向,有魄力,用尽全力想要力挽狂澜,然而时运不济,皇室的崩溃已成定局,泥沙俱下的洪潮里,他只能被裹挟而下,在熊熊燃烧的火堆上变成一具黑色的焦尸。在权力的刺激下,忠诚与背叛、欲望与阴谋结成了一张腥红色的大网,落入大网中的一切都会被无情而巧妙地绞死,没有活口,从无例外。

刑场上的火堆渐渐熄灭了,随风四散的飞灰里,三张邪恶的脸阴笑着,这一笑的含义,彼此心照不宣。

司马颖这时实力最强,进入洛阳后封了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并封自己为皇太弟——皇位的继承者。可怜的晋惠帝还没死,还得被人玩来玩去,这些王爷们认为,傻皇帝活着比死了价值更大。

权力的魔咒再次发作,这次中咒的是东海王司马越。他越来越不满邺城的那个司马颖,没有我抓了司马乂,哪有今天的你!司马颖,你给我等着。司马越云集了10万军队,带着皇帝亲征邺城。司马颖派部下石超将6万余人应战。要说这石超真有几下,不仅打败了司马越的10万大军还抓了晋惠帝。晋惠帝被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司马越逃到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

司马越兵败,他的亲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及王浚(是个悍将)联合北边的乌丸、羯等少数名族,举兵进攻司马颖。当时,少数名族骑兵横行草原,中原农耕民族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马背上的杀手们就像死神之风,所过之处,腥风血雨。司马颖见大势不好,那就逃跑吧,带着晋惠帝一路逃到京城。在司马颙部将张方的接应下,夹带皇帝去了长安。

河间王司马颙裹挟晋惠帝、成都王司马颖到关中,东海王司马越以迎接惠帝回归京城为名,组建盟军攻破长安。司马颖6趁乱逃跑,途中被俘,在狱中被勒死;司马颙7被迫求和,入朝辅政,在赶往京城的路上被掐死。

至此,前后持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落下帷幕。

昏聩糊涂的司马亮、刚愎自用的司马玮、野心勃勃的司马伦、骄狂自大的司马囧、生不逢时的司马乂、作茧自缚的司马颖、包藏祸心的司马颙先后倒下,不声不响的东海王司马越最终成为西晋帝国的执剑人。他得到了摇摇欲坠的河山,就得喝 下八王之乱酿成的苦酒。

简述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八王之乱最简脉络)(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