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

翻看宾阳地图,你就会发现宾阳每个乡镇下面都有很多有意思的地名,不过很多宾阳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些有趣的地名背后,往往会藏着一个比地名更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勒马”。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勒马”这个地名,第一反应会跟“悬崖勒马”这个词语联系到一起,不过有意思的是,“勒马”这个地名的起源,确实跟“悬崖勒马”里,这个“勒马”的动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他在悬崖边勒马,而我们是在“桥头勒马”。

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1)

新勒马村位于镇境北部,东接展志村,西邻六岭村、新圩镇三塘村,南连北街村、新模村,北靠长岗村,国道322线宾柳公路旁,方圆1.5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分四个生产小组,有耕地约500亩,人口790多人,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

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2)

01

勒马江

为何说是“桥头勒马”呢,因新勒马岭和老勒马岭之间有一条沙江,只要一下大雨,江水就会涨满。以前江水只有一座简陋的木板桥,雨季时常被洪水冲毁,虽水势湍急行人也只能涉水而过。相传,宋代时朝廷为了平定南方,经常有大批军队来往经过此江。以前江两岸都是陡坡,江面低于坡面,不易被发现。马队过江时,如不及时勒缰停马,要么会冲到江里,要么会互相踩踏。为避免发生事故,行军中的马队来到江边就互相传话:“注意勒马。”时间一长,人们就把这条沙江叫做“勒马江”。

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3)

因此得名“勒马”二字,之后戊边的军人落籍南方后,发现这带岭坡事宜耕作、生产、生活,于是逐渐在此聚居成村。为了区别,渐渐把江北的村叫做“老勒马村”,江南的村叫做“新勒马村”,一直延续至今。

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4)

在国道322线宾柳公路修筑前,贯穿新勒马村的村道,从勒马北过江后经现谭姓社坛、村北北门、村老南门、红高岭、新桥拱、北街田垌、油麻桥、老北城楼(现北街村东北位置)直达宾州城及东门圩,是古代三塘方向和邹圩方向通往宾州城及东门圩的主要道路,路上一直人流物流密集,络绎不绝,每逢圩日及过年过节更是人声鼎沸。

02

勒马桥

勒马桥位于村北,因横跨在勒马江上而得名。它是连接南宁柳州公路国道322线和宾阳上林省道线的重要桥梁,曾经的勒马江江宽且深,架桥工程颇大。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为阻止日军前进,中国军队字在退却时将桥焚毁。三十年(1941年)修复,而后不断加修,但桥面依然狭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宾阳第二次沦陷。日军为保护交通线,派了士兵守卫勒马桥,勒马村抗日自卫队韦文昭组织村抗日自卫队员偷袭日军。战斗从晚上10点左右开始,进行到半夜12点左右,最后敌人不敢恋战,狼狈向柳州方向窜逃。

1969年扩建桥面,利用旧台加宽下部结构,改成12孔石拱桥。1981年8月,投资50.32万元在旧桥下游50米处重建,引道改线1公里,建成一座长79.66米,宽7米的4孔石墩工字架微弯板桥,1988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

1995年和1998年,分别扩建新宾至邹圩、至上林大丰的二级公路,桥面扩大,成了钢筋水泥桥。因为改线路,原石桥弃之不用,被洪水冲崩一二拱。

1994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铁血昆仑》影片时,曾用旧桥作拍摄炸毁桥梁的场地。

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5)

原勒马桥桥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建造年代久,设计荷载低,已成危桥,2021年12月13日对勒马桥进行维修加固,仅限小车以下车型通行;2022年3月1日对勒马桥进行维修施工,半封闭施工状态,禁止中型以上车辆通行;历经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后,在5月10日工程顺利完工正式通车。

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6)

勒马是什么来历(勒马勒马)(7)

勒马村的故事,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啦~

下一期介绍哪个乡镇/村委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