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发货币本质(超发即是贬值通话)

□连涵宇(中国传媒大学)近两年来,社交媒体上刮起了一股“比谁说得多”的风潮“好的”变成了“嗯嗯好滴好滴明白啦”,“好笑”变成了“救命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好吃”变成了“绝绝子暴风吸入好吃到跺jiojio”,仿佛字打得越多、话说得越夸张、情绪表达得越接近饱和,就越能享受到那样“极致”的体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超级发货币本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超级发货币本质(超发即是贬值通话)

超级发货币本质

□连涵宇(中国传媒大学)

近两年来,社交媒体上刮起了一股“比谁说得多”的风潮。“好的”变成了“嗯嗯好滴好滴明白啦”,“好笑”变成了“救命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好吃”变成了“绝绝子暴风吸入好吃到跺jiojio”,仿佛字打得越多、话说得越夸张、情绪表达得越接近饱和,就越能享受到那样“极致”的体验。

事实上,如果我们使用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会发现真实的感受往往并非如此。说“嗯嗯好滴好滴明白啦”,能展现诚恳殷切的态度,却不会让接受任务的心态变得积极轻快;说“救命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能起到认真捧场的效果,却不会让体内的内啡肽分泌增多;说“绝绝子暴风吸入好吃到跺jiojio”,能体现因美食激动的心情,却不会让品味美食的过程更加满足。简言之,这些“超发”的语言,能满足时下社交礼仪的要求,却不会让内心的实感如其“面值”般饱满。

必须承认,作为时代的产物、社会的选择,这些“史上最长”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这一点集中体现为“社交货币”功能,即使用者进行信息传播的共识和社交表演的工具。当我们在虚拟键盘上连按“h”键打出长串的虚拟笑声时,或许不仅仅是单纯地传递快乐,许多时候也掺杂着修饰、包装、敷衍、从流等目的:可能是为了弱化自己表达的棱角,拉进双方之间的距离;可能意图隐藏真实但负面的自我,让自己显得活跃、轻松、体面;可能希望避免尴尬和突兀,给出不算热络却也不失礼貌的回应;也可能只是跟着别人这样笑,好让自己不落伍于潮流,不脱节于群体。在这种娱乐化、夸张化的表达方式下,轻松愉快的社交氛围更轻易地被营造出来。

尽管从社交功能上看,笑到“有生命危险”的一连串“哈”可以“笑出强大”,但赛博大笑本身却可能并不由衷。同样地,用“好的”“明白”叠加温顺恳切的语气词“嗯嗯”“啦”,再把一本正经的“的”换成轻快可爱的“滴”,配合重复,可能是在违心地扮演一个乖巧听话的下属形象;把“绝绝子”这一抽象却万能的赞美与“暴风吸入”“跺jiojio”这些不知所谓的名词动词堆在一起,则往往连自己都弄不清味蕾的真实感受。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娱乐性表达,表面助长的是软语迎合、巧言卖俏、夸大情绪、语言比拼的交流风气,背后隐藏的是严肃的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问题。

一味的语气软化,模糊了人际关系和距离的概念,易使人陷于为人低微从流、处事逢迎从众的泥沼,消磨去不卑不亢的底气。一味的情绪超发,势必使情绪感知力钝化,情绪劳动越来越少,情绪阈值不断提高,认识自我、共情他人的能力也会随之退化。一味的奇言堆叠,使人在唯注意力是图的流量时代下,越来越依赖于超发的社交货币;而被表达工具所操控的结果,便是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语义冗余为表现的“通话”膨胀,是对文字精准性的解构,是对思维惯性和惰性的助长,是对表达意愿乃至思考能力的摧折。

表达过分夸张,内涵反而匮乏。超发即是贬值,“通话”无需膨胀。无论从人际、情绪等社会心理角度出发,还是从文字、思维等思想体系层面上看,我们都需要戒除依赖,克服惰性,用细腻的感受和思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表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