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湖南地图 唐代湖南境内设十个州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文史】唐代湖南境内设十个州

湖南省今有地级市(州)14个,带“州”字的有永州、郴州,这是因为带“州”字的地名与州府有关,而株洲地名则与河中沙洲有关。在唐代,今湖南境内属江南西道,设九个州,有潭州、岳州、澧州、朗州、邵州、衡州、郴州、永州和道州。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只剩下了永州和郴州。

古代的湖南地图 唐代湖南境内设十个州(1)

湖南九州

1、潭州,今长沙。辖长沙、益阳、湘乡、湘潭、浏阳和醴陵六县。潭州地名与长沙南昭山下湘江中昭潭有关。隋开皇九年(589)改湘州为潭州,后废潭州立长沙郡,唐武德三年(621),又改长沙郡为潭州。五代梁天成二年(927),改潭州为长沙府。以后潭州、长沙府数次变更。

古代的湖南地图 唐代湖南境内设十个州(2)

潭州

2、岳州,今岳阳。辖岳阳、华容、临湘、湘阴等县。南朝宋置巴陵郡,梁兼置巴州,隋时废郡,改为岳州,唐朝又改巴州、巴陵郡,再岳州。民国以后称岳阳。

3、邵州,今邵阳。辖邵阳、武冈两县。秦时属长沙郡,汉时为昭陵县,属零陵郡。西晋时改邵陵县,隋代改邵阳县,贞观十年(636)改为邵州。南宋时升邵州为宝庆府。民国时为宝庆县、邵阳县。

4、衡州,今衡阳。辖衡阳、衡山、衡东、耒阳、安仁、攸县、酃县、茶陵等县。西汉时设酃县,三国时设衡阳郡和湘东郡,西晋时设湘州,隋开皇七年(589)并衡阳和湘东两郡为衡州,明、清时设衡州府,民国时为衡阳道、衡阳县、衡阳市。

5、郴州,今仍叫郴州。辖郴州、桂阳、资兴、临武、庐阳(汝城)等县。秦代设郴县,汉时置桂阳郡,西晋时分设桂阳郡和平阳郡,隋时设郴州,后晋时改敦州,宋市为郴州军、桂阳军,元时为郴州路、桂阳路,明清时为郴州、郴县。

6、朗州,今常德。西汉起数次为武陵郡,隋改嵩州为朗州,后复用武陵郡,唐乾元元年再为朗州,辖武陵(今武陵区、鼎城区河桃源县)、龙阳两县。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鼎州。南宋乾道元年首称常德府。

7、澧州,今澧县。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开皇九年(589)时霸天门郡再置澧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澧州置澧阳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澧阳郡为澧州,辖澧阳、石门、安乡、慈利等县。民国二年,废州为县,始称澧县。

8、道州,今道县。秦时置营浦县,三国时置营阳郡,唐武德四年(621)置营州,次年改南营州,贞观八年(633),改名道州。两宋时道州辖营道、江华、永明、宁远四县。民国二年,改为道县。

9、永州,今仍叫永州。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置泉陵侯国,汉武帝时置零陵郡,新莽王朝时,改名九疑郡,以后数次改名,复名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后营州并入永州。新中国成立,设永州专区,次年称零陵专区。

在唐代属黔中道而今属湖南的还有一个州,辰州,今怀化市北部。隋开皇九年(589),废沅陵郡设辰州,治所设沅陵,后复设沅陵郡,唐时再改沅陵郡为辰州,辖吉首、辰溪、沅陵、溆浦、麻阳、黔阳、芷江、新晃等县。明朝时设辰州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