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教育局中考成绩查询(杨凌示范区高新初中董显宁)

暑假已经开始,休息不忘学习。从今天起,《教师报》官方头条号“教师娘家”将开辟2020年暑期培训特别专题,在此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如果成长中的您有专业上的困惑,请以文章形式发给我们;如果您给青年教师有专业上的建议,也请以文章形式发给我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8年初,教育部将“整本书阅读”正式纳入高中语文新课标,并将其列入首要的教学任务。整本书阅读逐渐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关注焦点。

杨凌示范区教育局中考成绩查询(杨凌示范区高新初中董显宁)(1)

陕西省教学能手,董显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凌高新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董显宁

笔者对所在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和访谈调研,获得的数据情况并不乐观,相当数量的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不佳,具体表现在:缺少阅读内在动机和兴趣;阅读囫囵吞枣,为应付考试而急功近利;阅读态度和习惯不佳;缺少深入阅读和理性思考;缺少具体的阅读方法策略指导等。

近日,笔者研读了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结合初中生阅读实际,结合个人阅读经验,将诸多名人读书方法予以整合,梳理出适用于常规整本书经典阅读的方法策略,可替学生化解整本书阅读这一难题。

阅读之习惯——读书笔记法

列宁同志的读书笔记法,即在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把阅读书籍中的基本内容、观点记在本子上,把阅读中发现的精彩词句、语段及重要内容摘抄下来,用直线、曲线、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等各种符号把读书摘要里的一些重要的地方标记出来。初中学生在阅读经典时,可降低阅读难度,让学生把阅读书籍的基本内容、感受、观点等直接批注在书籍的相关语段旁,可用各种符号在书籍的字里行间做好标记,达到加深阅读理解,方便后期的回顾复读。至于书籍中发现的精彩词句、语段及重要内容可摘抄在笔记本上,也可把阅读的提纲要点梳理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是对列宁读书笔记法的活学活用,是阅读经典的可行性方法,是学生整本书阅读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这种读书方法,可避免读书囫囵吞枣、敷衍了事,可让阅读安静下来植入心灵。这种读书方法,适用于所有经典书籍的阅读,每个阅读者都须熟练运用。

阅读之提升——复述贯通法

在使用读书笔记法的基础上,可尝试复述贯通法。复述即依据读书笔记的提纲要点回忆,凭记忆把所读书籍的内容、情节等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可以讲给小伙伴,也可讲给父母听。例如,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可复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历程,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当我们读书,能把所读内容清楚流畅地复述给别人时,阅读的收获已经显现。因为在讲述所读内容时,我们的大脑会对所读内容等信息迅速梳理并整合,然后以语言的形式予以呈现和反馈。这一过程的不断实施会加深我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会让我们的阅读不断走向深入。

贯通即阅读时要抓住全书的线索、脉络,读通,读顺,把书中的内容连贯起来,这即是谢觉哉所言的“打通坑道”;贯通也指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困惑、疑难的地方,要通过反复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扫清障碍,读得透彻、读得深刻、读得精细。贯通的更高级要求是站在整本书的视角来审视作品诸多事件、人物等的关联性。例如,在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可让学生说说作品内容的编排顺序及这种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可让学生结合作品说说毛泽东和彭德怀等人革命成长历程的共性。

阅读之关键——勤思好问法

且看孔子的“学思结合、学问结合”,陆九渊的“致疑切思”,毛泽东的“多想多问”,诸多的名家都强调“思与问”在阅读经典中的重要作用。勤思多思深思,是阅读者必备阅读方式,阅读者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等对读物进行思考和判断,会让阅读由表及里走向深入,会促进书中精华的主动吸收,会极大地提高读书效果。例如,在阅读《傅雷家书》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书信时,从傅雷先生叮嘱儿子要学会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只会因为距离而愈加浓烈,感受到傅雷的爱子之切;还可联想到平日里父母对我们事无巨细的絮叨,发现我们的父母和书中的傅雷竟然如此的相似,这时,我们心灵就会被父母之爱所润泽。

多问好问善问,是深化阅读的有效手段。阅读者在阅读时要勇于质疑和探索,带着问题阅读,会促使阅读者以急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深入探究读物,甚至拓展阅读空间,以期求得解答。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可针对故事情节发问,读“三打白骨精”时,可问:白骨精为什么要变作一家三口来迷惑唐僧?可针对人物形象发问,可问:作品塑造孙悟空这一形象有何意义?也可针对作品主题发问,可问: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这部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之落实——写作躬行法

阅读的高级呈现方式就是“写”,这里的“写”不包括低层次阅读的摘抄和简单批注,这里的“写”是指整体阅读后,宏观地对书中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方法、作品主题、思维方法等予以点评或解读,“写”的成果呈现形式可以是读后感、心得体会、提要式思维导图、研究性小论文、原作续写或改写等。例如,阅读《诗经》,可以将诗歌《氓》改写成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的记叙文;阅读《诗经》中“秦风”的十首诗歌,可写作周代秦地民间歌谣的研究小论文。

陆九渊主张读书要“一意实行,不事空言”,顾炎武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方法,徐霞客一生在践行游历读书法,实学躬行是读书的终极目标。这里的“躬行”,是指阅读者将书本阅读所获内化为精神养料,落实在行动上,应用于生活实践,做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

上述四步乃阅读整本书的“起承转合”四部曲,需要阅读者静下心来,认真落实。叶圣陶先生强调,“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有效整本书阅读策略的运用,可以发展语言能力,锻炼多样思维,丰富生活体验,提升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拥有大阅读观的终身阅读者。


延伸阅读:

于劼:课程化是实施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策略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校本实践丨部编教材初体验

杨凌示范区高新初中董显宁:《诗经》部分章节教学札记丨语文角


编辑:关中小伙

杨凌示范区教育局中考成绩查询(杨凌示范区高新初中董显宁)(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