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全面解读(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

本号原创/李向明

传染病猛于虎,疫情古今皆有,抗疫以预防为先。中国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宴饮坐卧,礼仪无处不在。古代传统礼仪中竟包含一些防疫措施,具体有哪些?

分餐而食:减少传染

许多人知道外国人实行分餐制,并不知道中国在唐宋之前一直是分餐而食的。有充足的文献记载和考证材料,从《三国演义》中也可以看出。

传统礼仪全面解读(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1)

汉•四川汉画像砖拓片

有人说,分餐太麻烦,也碍于面子,没那个必要。能有多麻烦?难道疫情是必要的?难道应对疫情就不麻烦?想想这个月全国人民是怎么过来吧!疫情带来的何只是麻烦,还有巨大的个人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损失!

以抗疫之心来做分餐之事,何难之有?不要资源调配,不要紧急救援,不要封城封路,不要居家隔离,不要停工停市,不要捐款捐物,将它列为文明卫生城市的一项硬指标,人人践行,不怕推行不了。

有人说,若不是新冠肺炎,平时没那么多传染病的。其实,传染病始终在我们身边,请大家看一个数据:

2019年12月(2019年12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07322例,死亡2636人。

提醒一下,这与新冠肺炎基本没什么关系,12月31日新冠肺炎通报只有27例,无死亡病例。这么大的数字是怎么回事?到底还有哪些传染病在流行?都有哪些传播渠道?你未知的程度就等于你的风险程度。这个数据不容置疑,它来自国家卫健委官网,国家每月会发布法定传染病疫情。各个病种的明细都很具体,公开可查。

1988年上海甲肝疫情感染31万人,主要就是通过共餐唾液传播的。又如幽门螺旋杆菌(Hp)也是通过唾液传染的,它寄生在胃内,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目前我国Hp感染率大约为50%,这个比例非常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之一。

既文明又卫生,那就行动吧!可以分两步走,先使用公筷公勺。我家就是这样做的,早在一年前已开始使用公筷公勺,目前正实施分餐制。

传统礼仪全面解读(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2)

网络图片

拱手作揖:降低风险

中国古代实行拱手礼,握手礼大约在民国初年传入我国。古人见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请安、跪拜大礼则相距稍远些。人们在接触中保持一定距离,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且显得有礼有度。

手是人身上最脏的部位,往往害己害人。据了解,人的一只手上可附着数十万个细菌,1克指甲垢里可藏有38亿个细菌,即使将手洗干净后手上还有182种细菌。这次新冠肺炎就有一些人是通过接触传染的,太信任别人的手也是一种盲目自信。

传统礼仪全面解读(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3)

网络图片

医生坐诊时,每与病人接触都会洗一次手,普通人不可能握手之后就去洗手。问题还在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仅为4%,后果可想而知。

实行拱手礼难吗?从我做起,简单易行。疫情当中,人们已开始启用拱手礼,主席也没有握手。等疫情结束,我们见面时就直接拱手吧,别再握手了。

宽袍广袖:遮挡飞沫

古人的衣服为什么宽袍广袖?有的说可以装东西,我想到一个另类答案,就是减少飞沫传播。从“掩涕”“掩鼻”“掩面”“掩泣”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习俗中,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手帕,用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成语”掩袖工馋“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

这次疫情防控中,专家反复告诉我们打喷嚏、咳嗽时要用胳膊肘遮挡,以袖掩鼻,有效减少飞沫传播。宽袍广袖今天已无必要,但古人那种互不相扰的公共意识则是必须的。

传统礼仪全面解读(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4)

网络图片

语气平和:减轻飞沫

古人自称必谦,称人必尊,因此绝不会高声大叫,顶嘴、争吵更是失礼行为。语气平和是一种素养和礼仪,古人还有“食不语”的礼俗,这些都有利于减轻说话时的飞沫传播。

若非亲密者,交谈时还是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妥。有时,难免遇上一股口气热浪扑面,你该作何反应?距离可以产生美,有理也不在声高,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我们应该学习古人,说话请勿大声喧哗。其实,各地《文明市民公约》都有这一条,只是大家没有真正去遵守。

尾声:面子和健康哪个重要?

最后回放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主场景:大家围坐酒席吃饭,各人拿筷子在菜碗里搅来扒去,互相吃口水,大声交谈、推让、划拳,手舞足蹈,唾沫横飞。这样的就餐方式,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这次新冠肺炎各地就发生了多起因聚餐导致的聚集性疫情。

传统礼仪全面解读(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5)

网络图片

握手礼源于欧洲骑士制度,空手相握是向对方证明手中没有武器,表示友好。这也说明,礼仪都是有利于人的,为人服务的。如果反成累赘,甚而损害到公共利益,那就有违于礼仪准则了。只有形成共识,人人卫生文明,才能互相保护!(公众号:向日月 xmriyu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