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

文/刘澍

果然是严寒季节加疫情的疯狂肆虐,不幸的消息接踵而来,昨日从中影集团惊悉北京电影制片厂知名老演员李长乐也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享年84岁。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

青年时代的李长乐

时光可以消磨一切痛苦和美好的记忆,失去的,不用花时间回首;走远的,也不用费心思挽留。看穿的,更不用戳破难堪。李长乐在她的生前多年来一直隐身红尘,从不像众多老演员那样高调出场,她自认为人这辈子,来来往往和那么多人相遇,并不是每个人都在乎你,不在意的随他去,珍惜你的要珍惜。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对于众多老艺术家、老演员队伍当中,李长乐这个名字显然颇感陌生,但对于广大影迷朋友们来说,只要一提到六十年代的两部很着底气的老电影,无论是喜剧风格的《锦上添花》,还是励志题材的《青年鲁班》,这里面的女2号铁英姑娘和女主角技术员秦淑贞的扮演者,就是人们很有印记的大眼睛姑娘名叫李长乐。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2)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3)

李长乐在《锦上添花》中饰演铁英

的确,在新中国17年故事片当中,由谢添和陈方千联合执导的充满喜剧风格的《锦上添花》中,李长乐出场的人物扮相是长着一双大眼睛、梳着两条长辫子,常常发出银铃般笑声的新一代农村姑娘的美好形象。影片正是通过两代两对中青年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展开风趣有料的发展情节,自然,作为青年一代的李长乐在该片中爽朗、活泼、直爽的鲜明个性,以及大方、直白、略带夸张的喜剧元素表演,令观众自然眼前一亮,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个首上银幕的青年女演员。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4)

李长乐在《青年鲁班》中饰演秦淑贞

说起李长乐,有必要简要了解一下她的个人生平,1938年10月18日,李长乐出生于河北滦县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李长乐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当年就被著名导演谢添招致麾下,与赵子岳、凌元、韩非、田烈等著名老演员一起配戏,拍摄了《锦上添花》,次年又在《青年鲁班》中与毕鉴昌一起领衔主演。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5)

李长乐在《青年鲁班》中饰演秦淑贞

当年只要一说起李长乐,在六十年代初中期的中国影坛,她可是凭借深受欢迎的两部电影声名鹊起,知名度颇高的后起之秀、未来之星。在北影不但被誉为是于蓝、谢芳、秦文等当红影星的接班人,还与俞平、袁玫齐名被誉为北影的花旦之一,值得留驻一笔的是在1962年国家文化部评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四大电影厂上报的候选演员名单里,仅仅只出演一部电影的李长乐由于工作突出,就被作为北影厂青年演员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与众多主演过多部电影的著名演员一起上报,足以可见李长乐深受厂领导器重的程度。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6)

李长乐在《锦上添花》中饰演铁英

我们从日后流出来各种五花八门的“22大”影星集锦照片中,还意外发现了李长乐也曾经跻身于这个至高无上的行列之中,成为北影厂名额有限而无奈落选的后备青年演员之一。只是由于随后的“四清”运动和十年“文革”,作为青年演员的李长乐本该散发出来的星光熠熠生辉,但在国家大的政局形势面前,只能是显得过于渺小而苍白无力地任其白白消耗大好的青春年华。

虽说李长乐星途不畅,但她的艺术道路展开之时却是高起点的一飞冲天,话说1962年李长乐在“北电”任教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就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了一名专业演员。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李长乐就有幸主演了喜剧片《锦上添花》。她在这部电影影片里与韩非饰演的乘务员段志高、赵子岳饰演外号“老解决”的老站长、凌元饰演的生产队妇女队长胖大嫂四个人两代人共同领衔主演,另外还与田烈饰演的“老怀表”、张志坚饰演的“小广播”一起通过妙趣横生的桥段,通过几番误解,几番欢乐的神仙般打架,产生出引人入胜的有趣故事。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7)

李长乐在《青年鲁班》中饰演秦淑贞

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不会忘记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影片讲述了铁路业余学校的青年教员段志高怀着满腔热情,乘火车来到他新的工作岗位——小桥车站学习锻炼。车站全体员工在站长“老解决”的带领下辛勤工作,并和附近公社亲如一家。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8)

李长乐在《锦上添花》中饰演铁英

段志高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常好心办坏事,在小站引起了一些波澜,这让即将退休的老站务员“老怀表”看不过去。站长“老解决”和生产队妇女队长胖大娘有心相爱,却不好意思主动表白。扳道员“小发明”和在生产队的姐姐铁英姑娘暗地筹划利用河水建立一个小发电站,生产队队长的女儿也是小发明的姐姐铁英姑娘开朗活泼,工作努力,她热情鼓励段志高凭着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计划。

几番欢乐经历后,小发电站成功建造,“老解决”和胖队长终成眷属,段志高也顺利接班,“老怀表”也终于可以放心从岗位上退下了。铁英姑娘和段志高、“小发明”成功建好小发电站,同时,铁英姑娘与段志高也在朝夕相处的工作中相互产生了好感,从而建立了真挚的恋爱关系。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9)

李长乐与韩非在《锦上添花》中

多年前,李长乐在接受访谈时曾经深情回忆:《锦上添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自建国成立拍摄的第一部喜剧片,从1962年7月正式开拍,前后历时3个多月,影片选择了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作为拍摄地,六道河儿火车站就是影片中主要场景的小桥车站。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兴隆县民风淳朴、景色怡人,因为刚成立人民公社而呈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美好景象,而《锦上添花》所要表现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人人心中装着集体利益”的生活内容。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0)

李长乐在《锦上添花》中饰演铁英

李长乐还透露说,当年她刚进北影厂就荣幸的被著名喜剧大师的谢添导演看中了,其实这个角色本来是选择了八一厂的著名青年演员王晓棠来饰演铁英姑娘,虽说是女2号,但这个角色很有戏份,如果演得好就很能出彩,谢添也是看重了王晓棠内在的表演潜质,可不巧王晓棠当年被本厂的郝光导演抢先一步,被派到遥远的内蒙古去拍摄《鄂尔多斯风暴》里的女主角乌云花,所以,刚进厂到演员剧团报完道的李长乐就趁此空白而顶替上来。

李长乐坦言,当时她才24岁,却根据剧情和角色的需要,跟比她大十几岁的著名老演员韩非饰演的男主角段志高配戏演一对情侣,对此,李长乐笑言一开始真的是找不到这种感觉,虽说韩非早在四十年代就从影演戏,六十年代初早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但为了演出剧中人物的喜剧效果,发挥演员的喜剧因素,导演刻意要求在人物造型上更多的是将韩非化妆得尽可能年轻一点,再依靠演员自身的演技多少去弥补和缩短一下演员与角色在年龄上的差距,这样也好跟李长乐饰演的铁英姑娘“配上对”。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1)

在实际拍戏的过程中,李长乐想不到韩非这样一个早已经功成名就的大明星会特别谦虚地多次主动找她在一起切磋技艺,分析角色,探讨人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戏份,还不止一次的在现场发挥出精彩绝妙的“神点子”,借以补充剧本有关人物塑造的缺陷和不足,这些对于从专科学院毕业又任教一年的李长乐来说,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难得的学习和突破,渐渐地她就在相互配戏过程中找到也找准了人物关联的那种质感,从而越演就越感觉轻松自如,这样也就从心理上消除了与韩非在年龄上相差甚远的不适感觉。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2)

正如评论者所言:这部《锦上添花》的影片以轻松的笔调,描写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普通人善良、热情、好学、上进及关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美好心灵和生活情操。作为一部喜剧片,影片运用夸张、误会、巧合等手段,着力刻画了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关系,让他们在行动中展示各自的个性特征,完成一个个美好形象的塑造。该片突出了“笑”的艺术,让人们在充满情趣的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发出会心的笑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由此,李长乐作为刚出茅庐的青年演员由此一举成名。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3)

李长乐与吴素琴在《青年鲁班》中

两年后的1964年,一直被厂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李长乐在史大千执导的影片《青年鲁班》中饰演女一号——工地技术员兼夜校教员秦淑贞。该片主人公李三辈的人物原型是以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也就是当年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的个人厂长经历艺术加工而成。

影片以朴实无华的手法讲述了毕鉴昌饰演的文化水平不高、但热爱本职工作的青年建筑工李三辈在火热的技术革新中,自强不息,发愤努力,通过女技术员秦淑贞等人的无私帮助下,依靠顶压力攻难关的顽强精神,不断刻苦提高文化水平,从而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有技术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工人杰出代表。李长乐饰演的秦淑贞这个角色与《锦上添花》中的铁英有着很大区别,但她凭借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出色演技,特别是作为一名青年演员优质的领悟能力,把一个年青知识女性善良、热情、文雅、高尚的个性特征给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再次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4)

李长乐与毕鉴昌在《青年鲁班》中

综合而言,李长乐在《锦上添花》和《青年鲁班》中分别饰演的两个活泼、大方的美丽姑娘形象,清纯可人,惹人喜爱,虽一农一工,品质相同但性格各异,其特点都能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极为自然地呈现出新中国新时代当中富有蓬勃朝气的青年人鲜明的特点。在当年那个物质和精神双匮乏的年代,李长乐通过首上银幕就以她自身那双闪着智慧之光的大眼睛,再配上银铃般的笑声以及纯真热情的歌声,征服了广大观众特别有志青年前往新农村去开辟更为广阔新天地的信心和决心。然而,令人倍感遗憾和惋惜的是,李长乐这颗“明日之星”刚刚升在半空当中眨眨眼的当口,却被六十年代中期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大运动给淹没在长达十余年之久的滔滔洪流中。

诚如李长乐结合自身幸与不幸的遭遇和经历发自内心所感慨的那样:人生在世,所有经历都是无法避免的。无论苦乐喜悲,别管成败穷富,勇敢面对,才是强者,坦然接受,才是智者。我们都是凡人,没办法十全十美,做不到事事顺心。如果一直耿耿于怀,那么就会越活越累。人在奔波忙碌间,匆匆走完一生,坎坷磨难,猝不及防,离别失去,都无法预料,无论怎样,都要用乐观的心面对,不向困难屈服,不因失去颓废。人这一生,我们不能十全十美,但可以做到无怨无悔,不要昧着良心做人,不要算计他人做事。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5)

人到中年的李长乐为了继续延缓自己无比酷爱的演艺生命,无奈只得被动地从台前走向幕后,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为一些国外引进的译制电影和电视剧做幕后配音。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婆,在国家拨乱反正后文艺春天再度复苏之际,沉寂多年的李长乐在1976年的电影《反击》里浮出出镜,随之相继在新时期的中国电影长廊里,我们从《伤逝》、《孔雀公主》、《智截玉香笼》、《马加与凌飞》等影片和《剖析》、《古墓迷案》、《该遗嘱无效》、《齐税官和他的同事们》等电视剧中,可以一窥这位昔日大眼睛步入中老年后面目全非的黯淡身影。

由于李长乐跟七十年代末以主演《春苗》的青年演员李秀明在外貌上有高度惊人的“撞脸”相似,所以,我们会欣慰的发现她与红极一时的李秀明担纲主演的《孔雀公主》中,饰演的正是李秀明角色的母亲——勐奥东板国王王后,但这仅仅只是葱花点缀般的龙套,唯一有些戏份的角色,则是李长乐被借到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缉私题材的《智截玉香笼》,饰演其中以文物商店总经理为身份掩护的的走私犯茶米兰,李长乐也料想不到自己好不容易再次亮相银幕之后,竟然会是以如此这般与青年时代角色产生巨大反差的形象与观众久违重见。

尽管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在重新振兴的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属于李长乐的黄金时代早已经灰飞烟灭的无情过去。再以后,李长乐曾担任过北影演员剧团的副团长一职,改行行政工作。自此再没有新作品问世。这是李长乐个人演艺事业的不幸,也是新中国电影事业同代演员蹉跎岁月的无尽遗憾......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6)

李长乐在《智截玉香笼》中扮演茶米兰

李长乐和她同代演职人员的坎坷艺海跋涉当中,只能是心胸开襟地自我解嘲,学会遗忘,是让心开阔纯净的一个过程。饮尽一切不堪的过往,心灵才可以涤荡的没有尘埃,生命才可以轻装而行。生活没有对错,生命没有起始。自信、洒脱、快乐、大度的人的每一天,都是新生活的开始。所以说,人生要懂很多无用之用,才可以遣有涯之生,我内心不存在实用主义,但是我懂无用之用的妙处,也是人生幸福的钥匙!文化润物细无声,可以养德,有德可以心安,心安即幸福。

配音文案李长乐(影坛澍语:李长乐)(17)

如今,作为一名曾经闪现过光彩的演员,作为曾经在银幕的一角留驻过形象的演员,李长乐的人生停留在她的八十四年充满遗憾也充满欣慰的人生谢幕,但留给后人的则是另外一种若隐若现的感怀: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纷扰皆成空。你若不疑,人间不寒;你若不离,世界不远;你若不恨,苍天有暖;你若不语,四海升平。李长乐步入晚年之后直至最终悄然离去的低调“蒸发”,将告知她那不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一生。人生中出现的一切,只是一场经历而已,我们都只是时间的过客而已,眼前的生活更应该去好好度过,好好珍惜。由此看来,茅塞顿开的领会领悟,正如这位知名老演员的姓名一般:知足才能常乐长乐!

(本文经刘澍先生授权刊发,图片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