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走路麻木怎么办(行走无力怎么办)

脚趾走路麻木怎么办(行走无力怎么办)(1)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因为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神经的滋养血管缺血缺氧,并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以后者为常见。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不容小觑,2型糖尿病诊断10年内60%~90%的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一部分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是指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损伤。常见症状如下:

  • 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抬脚高、落地重,像踩在棉垫上。跨步较宽,行走困难。常伴有双下肢麻木感,刺痛感,肌无力、肌肉萎缩等。

  •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有持续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100次/min)和对运动的不耐受。部分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即患者由卧位变立位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分别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或10 mmHg;无痛性心肌梗塞是最为严重的症候群,由于自主神经损害,即使严重的心肌缺血也没有心绞痛发作,约40%的糖尿病心脏病出现无疼痛性心肌梗塞,可导致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则猝死。

  • 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症状有胃内容物排空迟缓,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甚至恶心呕吐;间断便秘及腹泻等。

  • 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症状有排尿无力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膀胱麻痹,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易合并尿路感染;性欲减退、阳痿及月经紊乱。

  • 其他症状:排汗异常,患者往往感下肢寒冷,上半身、颈、头部常呈代偿性多汗,尤其运动后或在温暖环境中易出汗,有时误诊为低血糖症。有的患者进食时头颈等上身多汗,甚至大汗淋漓。

神经病变在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主要依靠筛查或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可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5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以及今后每年至少做一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 常规进行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糖尿病病程较长或合并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应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

  • 对伴有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评估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检测方法有心率变异性测定、Valsalva试验、体位性低血压变化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内膜等。

  • 其他检测自主神经病变的方法有胃肠电图、膀胱容量测定、残余尿量测定等。

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糖友日常自我管理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 戒烟,保持血糖、血压、血脂长期达标,积极预防低血糖。

  • 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而没有急性足溃疡形成的患者,可以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较为严重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不宜运动;累及其他脏器的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应由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后,再制定运动计划。

  • 遵照医嘱按时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治疗。

  • 足部护理:所有罹患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都应加强足部护理,如:

  • 洗脚水温度不宜超过37℃,洗脚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清洗后及时擦干脚趾,足部如果易干裂,可用中性润肤霜涂擦。

  • 每日检查脚部的皮肤是否有破损或异常。选择透气性良好且质软的合脚鞋袜;正确修剪趾甲;避免足部接触热源、尖锐的物体,以免造成损伤。如果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就诊。

  • 伴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宜缓慢。

  • 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考虑少食多餐,减少食物中不可溶性纤维的含量如果皮、麸皮等,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摄入酒精。(江苏省老年医院糖尿病中心 胡艳)

脚趾走路麻木怎么办(行走无力怎么办)(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