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简介(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概况)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前身为红寺堡开发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二个市辖区。它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辖2镇3乡、1个街道、6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总人口17939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1]

红寺堡区位于烟筒山,大罗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间,东临盐池,西接中宁,南起同心,北连利通区、灵武,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已开发土地31.64万亩。海拔1240~1450米,为山间盆地,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红寺堡地处东经105°43'45"-106°42'50",北纬37°28'08"-37°37'23",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是承接宁夏东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临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灵武市,南至同心县,东至盐池县,西北与中宁县接壤。北距首府银川市127公里,南距固原市220公里,西距甘肃省兰州市360公里。[1]

地质地貌

红寺堡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

气候

红寺堡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387毫米,为降水量的9倍。年平均气温8.7℃,日温差13.7℃,全年>10℃积温可达3200℃以上。[1]红寺堡区全年日照时数2900~3550小时,年平均风速2.9m/s~3.7m/s,大风日数25天。

生物资源

罗山位于红寺堡区东南,2002年7月罗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资源275种,野生动物资源114种,其中有金雕、豹猫和猞猁等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之内。[7]

矿产资源

红寺堡区境内有丰富的煤炭、白云岩、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石油、煤层气、铜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太阳山矿区煤炭资源储量127亿吨;白云岩储量约18亿吨;石灰石的远景储量约49亿吨;石膏的探明储量7994万吨。

宁夏移民博物馆

城区建成宁夏移民博物馆,为宁夏第二大博物馆,集中展示宁夏古今移民全过程,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城区东南26公里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山,群峰叠翠,风光秀丽,为宁夏第三座大山和中部干旱带最大的水源涵养地,素有“荒漠翡翠”、“瀚海明珠”之美誉。罗山富含珍贵树种的森林,近百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稀有而珍贵,具有极高的保护、观赏和研究价值。茂林深处的云青寺,建于宋代,已有800多年历史[12]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简介(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概况)(1)

宁夏移民博物馆

铁庄遗址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简介(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概况)(2)

铁庄遗址

红寺堡境内铁庄遗址,经考证为新石器文化,见证上古先民拓荒垦殖之盛况。夏商时代,为雍州辖地,牧野千里,羌戎等游牧民族在此安居。秦汉时期,分属北地郡、安定郡,部分关东移民迁徙至此。后为西夏王朝辖制腹地,多民族融合聚居。红寺堡之名,见于有明,是明庆王就藩封地,为军事要塞,有大小烽堠24处。庆王朱栴陵墓位于罗山东麓,地处今太阳山镇周新以西,面积30多平方公里,陵区被称作“宁夏明代博物馆”,198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