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

澳头村——建筑篇


澳头村,坐落在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位于海湾弯曲地带,可停靠船只之处,故名澳头。

澳头村与厦门、金门两岛隔海相望

这里曾是闽南著名的古渡口

四通八达,盛极一时

现如今现代化的货运码头比邻而建。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1)

新旧码头

据史料记载,公元1821年间,有澳头人驾驶的货船经厦门港直达新加坡,成为我国第一艘直通新加坡的货船。从此,澳头人陆续出洋。直到现在,澳头人遍布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澳头村也是著名的闽南华侨村。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2)

澳头村历代名人辈出约有千年历史明、清和民国初期较为繁荣,出了有蒋芳镛、苏廷玉、蒋骥甫等历史名人。至今遗存的历史古迹遍布村里的各个角落。有明代古榕树、妈祖宫、蒋芳镛古墓、石狮巷苏廷玉古石刻"鳌石"、石牌坊、"我素庐"等。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3)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4)


在下海仔鱼塘边的"我素庐"。

坐南朝北。中西合璧式二层建筑,屋顶平台,两厢为半圆形前突,正面立有8根罗马式圆柱,一楼是重力柱,二楼则为附壁柱,柱式为爱奥尼克式与中国式的花卉雕塑,两柱之间以花卉浮雕相连,造型在厦门较为罕见。这一座古建筑,是新加坡爱国华侨蒋骥甫先生的故居。1934年建成之后,蒋骥甫先生一直在此居住,后又因战争原因搬离。

听村子里的热心村民介绍,这里还曾作为学校,被当成教学楼使用了5年的时间。当时不仅仅是澳头村的孩子们会在这里上课,就连周边的一些乡里的孩子也会到这里来学习。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5)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6)

天旌节孝"石牌坊"

这座矗立于田野间的"天旌节孝"石牌坊,建于清代光绪九年,匾额上镌"天旌节孝"四字,额坊上刻"旌表同安诰赠武德佐骑尉苏清浮妻、诰赠五品洪太宜人坊"。据说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因台风的缘故,牌坊的东侧次间的小额坊和檐顶倒塌,失落。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7)

苏氏家庙

澳头社区玉鳌园里的"苏氏家庙",主奉祀苏氏芦山堂始祖苏益和苏颂,位于澳头自然村海边,始建于清代,数次重修。家庙坐东朝西,前为庭院,后为明堂,中为天井,面宽6米,通进深11.5米,建筑面积约69平方米。庙前为砖埕,庭院门楼双燕脊。门上泥塑"苏氏家庙"匾。花岗岩墙裙及角柱,青石漏窗及柜台脚,大门前还有一对精致的抱鼓石。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8)

门楼内侧下有一块长约2.5米,宽0.8-1.2米的不规则岩石,俗称"鲤鱼石",据澳头村老人会会长苏圻天老先生介绍,传说这块"鲤鱼石"是块宝石,夜晚会自然发光,当年先祖机缘发现后才选择这里盖家庙,并特地把这块岩石围在天井中。后落为厅堂,面宽6米,通进深6.3米,抬梁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悬挂"正简流芳"匾额牌。厅中神龛供神主牌,上有 "孝思堂"小匾额,再上悬挂"芦山衍派"匾额牌。两侧步柱上题书楹联三幅。前后脊堵饰以花卉剪瓷,显得堂皇富丽。宗祠后面西北角为苏廷玉的"石鳌"题刻。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9)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10)

漫步在澳头村的村道小路,还有更多的特色的闽南古宅等你去发现。

厦门翔安下潭湿地公园规划图(厦门翔安海岸线上的澳头村拥有不平凡的历史)(11)

到达厦门澳头村交通方式:澳头村附近的公交站:澳头站、上苏站、欧厝村站。可乘坐公交车:700路、703路等到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