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原创 桉树君|原载于公众号“ 桉树的无糖生活”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

图源:unsplash

ICU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上周,南方周末发表了纪实长文《“最后一道防线”内:溃败的孤独与重逢的希望》。

4947字,10w 的阅读量,ICU这个看似离得很远的话题,再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

我们离ICU到底有多远?

看完了南方周末的文章,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我曾在李文丰医生撰写的《生命的反转:急重症科医生手记》里读到两个故事。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

《生命的反转》急重症科医生手记

深圳的一位女高管,38岁,因为消化道出血,紧急入住ICU。全身5000ml血,失血2000ml,导致失血性休克。

这是她第四次出血,前三次怕耽误工作,直接忽视,第四次住进了ICU,差点丧命。

还有一个小姑娘,28岁,I型糖尿病十年。注射胰岛素自杀,并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起因是男朋友得知她患I型糖尿病,要同她分手。

她在ICU重度昏迷且已失去自主呼吸。最后通过血液净化和呼吸机治疗,被医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4)

这两个案例,让我背脊发凉,恐惧害怕。因为我既是一个拼命工作的中年女白领,我也是一个慢性病人。

ICU离我很远,又似乎很近。

离我很远是因为它神秘,我对其一无所知。

离我很近,是因为我有潜在的ICU风险(I型糖尿病会导致酮酸症中毒)。

更重要的是,人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里的女主人,我除了要保证自己的健康之外,更要关注全家人的健康。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5)

恐惧来源于无知。

打破无知的方式,就是看见它,直面它,剖析它,理解它。

为了弄清楚ICU,我从下面这三个问题入手,并写成这篇科普文,与诸君分享。

1,什么人会进ICU?

2,在ICU里会经历什么?

3,如何避免住进ICU?

全文6420字。建议您花15分钟,阅读并收藏这篇ICU科普文,为自己,也是为家人。


01

ICU的前生今世:什么人会进ICU?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6)

ICU源于南丁格尔的一个想法,它最早的病人是战地伤员。

1854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为受伤士兵提供医疗护理。

南丁格尔对“战场上的危重伤员”进行统一管理。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7)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在南丁格尔团队的护理下,半年时间内, 英国伤兵死亡率从42%降到2.2%

1863年,南丁格尔在其《医院摘要》(Notes of Hospital)写道:

“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

这段话开启了ICU带来的医院革命。

ICU的第二批病人是外科术后患者。

1929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Walter Edward Dandy创建了全球第一个神经外科ICU

这个外科ICU仅有3个床位,收治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8)

图: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ICU的第三批病人是小儿麻痹症患者,病死率80%。

1950年,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在哥本哈根爆发,其威力不亚于如今的新冠疫情。

麻醉医生Ibsen开创性地利用气管内插管的机械通气方式,应对患儿呼吸衰竭症,并把病死率降低到25%

1953年,Ibsen医生建立了欧洲第一个ICU。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9)

图:小儿麻痹症集中救治现场

ICU的第四批病人是高死亡率的院前病人,死亡率90%。

美国的Peter Safar教授发现,90%的病人在到达医院之前,因为没有采用心肺复苏技术(CPR),病死在途中。

“应该在第一时间拯救他们的心脏和大脑”。

1958年, Safar教授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全天候运行的ICU。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0)

图:CPR之父Peter Safar

1961年,Safar教授到匹兹堡大学任麻醉科主任。在此期间,他编写了全球第一部危重医学教材,并把重症医学列入医院教学课程。

1970年,连同Safar教授在内的美国三位教授开始讨论CCM(Critical Care Medicine)这个概念,并在北美创立了SCCM协会,即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至此,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重症医学正式起航了。

回顾ICU的发展史,您已经发现了,ICU涉及的医学科目多,而且很复杂。不过其宗旨清晰: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

ICU, 是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 中文释义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它是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的临床基地。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1)

中国ICU学科创始人之一陈德昌教授曾对ICU作出专门的阐述:

顾名思义,Intensive Care Unit 不是单纯的监测和护理病室。将 ICU 理解为 “加强医疗”更为确切。ICU 是提供不分昼夜的加强医疗服务单位,这是普通病房很难做到的。

ICU的收治对象是危重病人。

什么样的疾病属于危重疾病呢?怎么判断危重程度?像肿瘤病人晚期或病情不可逆的病人,ICU会收治吗?

在《重症医学:规范·流程·实践》一书中,邱海波教授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叫作“ICU的肯定受益者”

也就是说,有救治希望的患者,能够通过ICU的监护和治疗,获得深度治疗的机会并转出的病人,是ICU的明确救治对象。

这同大家过去对ICU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ICU既不治疗绝症,也不是临终关怀,它的本质是救命,而且救的是有希望的生命。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2)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我们都别放弃》 作者:吴春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在看这一章之前,我知道,你们心目中的ICU是令人绝望的。

但是你们发现没有?从ICU的概念萌生到现在,“希望”这个词总是和ICU关联在一起的。


02

进了ICU,人们会经历什么?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3)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生命是有光的》 作者:付东琳 重庆市人民医院

ICU里的病人在经历什么?ICU的医生和护士是怎样工作的?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前几日,好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H5,题作“重症的100个瞬间”。

封面是一张白底黑字的图,字迹模糊,看不清楚。我带着对重症和ICU的好奇心,点了进去。

这是一个由《医师报》主办,纽迪希亚公司支持的“让时间停止 把生命留住-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

这个活动打开了ICU的大门,带我亲历了ICU里的一切。

在ICU里会经历什么?

在ICU里会经历生死。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4)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深情无需多言》 作者:陈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欠情,快活点”

这五个字,似乎用尽了一生的力气。

但,为何是欠情?为何要快活点?我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心。

原来,这是一个生死离别的故事。记录者是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的陈丹医生。

一个老先生写下的临终遗言,给他的妻子。夫妻俩均80多岁,在2019年的秋天,因流感病毒导致呼吸衰竭,同时进入ICU抢救。

当时情况紧急,必须对老夫妻俩施行抢救。可是老先生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努力挣扎着,要找隔壁病房的妻子。

可能是老先生知道临终时刻来临。陈医生帮老先生戴上无创呼吸机后,为他拿来题字板,老先生颤巍着写下了这五个字。

这是生死离别间的五个字。

陈医生在看到这五个字的时候落泪了。

“欠情是对过往表达歉意,快活点是对以后寄予希望”;没想到“在危险的时候,老爷子心里想的都是他的爱人。”

她在“重症的100个瞬间”上分享了这个故事,并在故事结尾配上了她最爱的诗。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

聚成伞的形状;

太阳从西边升起,

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回到起跑线上,

我和你回到十年前,

你还是当初的模样;

一起立黄昏,

厨房粥可温…

只要你在我的身旁。”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5)

陈医生在这场生死之后看到了爱情,看到了希望,她是感动的。我在她的感动之后看到了ICU医生的人性和温暖。

死亡是冷冰冰的,人是热血的。

在ICU里会经历什么?

在ICU里还会经历痛苦。

在这张题为《寻找生机》的照片,我看到了一个痛苦的病人和一个痛苦的医生。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6)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寻找生机》 作者:薛亚军 白静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这位病人是一位心源性休克合并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

他前后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抢救。

先后“给予了人工机械辅助通气,主动脉球囊(IABP),体外膜肺氧合(VA-ECMO),人工肺和人工心脏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式连续、缓慢清除炎症介质及其它内源性毒性溶质,以及一系列的药物、机械辅助、神经保护、肝脏保护等抢救措施。”

当我原文搬运上述这些文字的时候,大家知道这些对病人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病人已经经历了ICU病房里的一切抢救措施。

他经历了早期的监护、插管;进ICU超过48小时,不能自主进食,已经在进行营养支持;因为身上插满管道,病人还会被绑住手,并注射镇痛和镇静剂。

IABP, ECMO和CRRT被称为ICU的三大神器,它们在抢救过程中承担“临时”的心脏、肺和肾,为医生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7)

对于ICU外的病人家属而言,这三台机器同时上,意味着他们已经做好了“人财两失”的准备。

照片中的心内科薛亚军主任正在通过眼底镜进行检查,寻找患者是否有机会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是否存在一线生机。

这个故事的结尾没有告诉我们结局。但我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张照片。我心疼这个患者,我心疼他门外的家属,我也心疼这个患者的主管医师。

“在ICU,最希望病人活着的,是他的医生。”

在ICU里会经历什么?

ICU里还会经历起死回生。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8)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倾出》 作者:李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这张有点模糊的照片拍摄于抗疫期间。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娜医生。

这几位医生正在完成一件很难的工作“转运病人”。从ICU病房转运,在平时就是精细活儿、体力活儿。更何况是“战时”。

在3月27日这天,在携带呼吸机、ECMO、监护仪、吸痰机以及各种抢救药品的情况下,病人“亮姨”成功完成外出CT检查。

“这不亚于一场战役。既然吹响了号角,我们就要倾出一切,打赢这场战役。”

我不知道李娜医生的年岁,厚重的防护服阻挡了一切。但是这句话,让我看到了男儿魂,领略了英雄魄!

在疫情期间,95%以上的医护人员倾巢出动,指哪打哪,都是硬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用来形容咱们中国的医生,是再合适不过了。

亮姨最终“起死回生”。据说,现在有人问亮姨的年岁,她会开心地说:“我还很年轻,才2岁。”

在ICU里会经历什么?

在ICU里还会经历喜悦与爱。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19)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蕾医生在分享重症瞬间时写道:

“ICU---I Care you,是一个承载着病人及家属太多期待与希望的地方。”

Care是ICU中的C的全称。Care作名词时,意为照顾,护理,亦可作动词,意为关怀,关爱。

人们表达情爱时,也常用care,指的是我把你放在心尖儿上了,我在乎你。I care about you!

张医生此处取了care的动词意。她负责的病人,因为“食管破裂、多器官功能衰竭”收住ICU,在经过138天的治疗与护理,病人痊愈出院。

从“绝望”走向“希望”的138天里,是care的正在进行时。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位ICU妈妈。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0)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ICU妈妈》 作者:韩冬野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她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韩冬野分享的卢倩医生。

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一个妈妈,看到这张照片都会为之动容。

生命和生命的呵护者,希望和希望的保护者,治愈和治愈的实现者。

我在看到这张照片前,我害怕ICU。我觉得卢医生的微笑赶走了我对ICU的一切恐惧。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1)

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海报

100多个重症的故事,我力量有限,很难一一为大家讲述。我希望大家能够点开这个H5,去看看ICU病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

那里有生离死别,那里有痛苦,那里有起死回生,那里有爱和温暖,那里有希望,那里也有绝望。

那里有冷冰冰的机器,那里有五颜六色的塑料管,那里有中秋睡在走廊上的病人家属,那里有巴巴儿地张望的新生儿父母,那里有因为抑郁轻生的孩子,那里有掉眼泪的医生,那里还有为母亲下跪祈祷的儿子……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2)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双手》 作者:杨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那里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03

如何避免住进ICU?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3)

在理解ICU这件事上,每个人的任务都不一样。

ICU医护人员的任务是尽力抢救,提升“好转”转出率。

据王郝医生在知乎公布的协和医院数据,2016年协和ICU收治2600余患者,死亡62例。好转转出率达到97.6%。

协和医院的重症医学是整个中国重症医学的起源地,代表的是国内第一流的重症治疗水平。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4)

图源:协和医院官网

丁香医生公众号也公布了一个数据, ICU患者治愈好转转出ICU的患者80%左右,死亡率在10%左右,还有不到10%左右的选择放弃。

代表世界顶级医疗水平的梅奥集团花了两年时间,对三个院区的15个重症监护室(近350张病床的)临床医生进行了1500人次的面谈。

基于调研结果,梅奥集团研发了一款名为Ambient Warning and Response Evaluation(AWARE)的环境智能应用,已经获得美国FDA认证。

据悉AWARE将ICU医生的临床效率提高1小时,死亡率下降一半。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5)

图源:梅奥医疗集团官网

ICU患者和家属的任务是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生。

中国的重症医学从1982年起步,第一代创业者是曾宪九教授和陈德昌教授。

第二代群星灿烂,领军专家有刘大为、席修明、邱海波、杜斌、于凯江、管向东、陈德昌、林洪远、李维勤等教授。

在这些先锋人物的带领下,中国的重症医护人员在应对SARS、汶川地震、禽流感、新冠疫情等公共突发事件时,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6)

图:杜斌医生现场教学

理论知识夯实,临床经验丰富,培训体系完善,ICU学科飞速发展。中国的ICU医生是值得信任的。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7)

复旦大学重症医学综合排行榜

作为普通人,如何避免住进ICU呢?

基于我多年的疾病斗争经验,结合ICU理论知识,以及对ICU患者案例的研究,我总结了以下五点,供诸君参考。

  • 第一,定期体检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叫作“人过了30,哪些体检项目一定不能落下?”

这条帖子下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医学答主,大家可以在认真学习后,各取所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盐小姐不吃盐,她在情人节那天送自己的礼物是一套“胃肠镜检查”。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8)

  • 第二,关注营养

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医学营养对于我们国人而言,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是在ICU病房里,营养支持已经成为常规的医疗手段。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29)

北医三院的蒲世宁医生在普及ICU知识时,一直强调人体的自愈能力。

“合理均衡的营养可以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0)

预防疾病,要从关注营养做起。

  • 第三,关注家中的敏感人群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1)

敏感人群一般是指老人,小孩,孕产妇,慢性病疾病患者,肥胖者等。

在《重症医学》里记录的重症案例里,一半以上患者来自这个人群。

如果家庭中有这些人群,要额外关注他们的健康。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2)

  • 第四,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中央电视台2019年拍摄了一部主题纪录片《ICU的日与夜》,由6个15分钟的小短片组成,其中记录了一个14岁的抑郁症女孩跳楼自杀的故事。

上海的一个小姑娘,小升初考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强强竞争,她失去了在小学时尖子生的优越感,逐渐开始抑郁。

当她在QQ群里向朋友们表达她很压抑,甚至想跳楼的时候,遭到两个小朋友的激将。她从14米的高楼上跳了下去,立即送去了ICU。

幸运的是,悠悠的父母亲通情达理,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最后孩子以比较好的精神状态转出;遗憾的是,双腿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3)

像悠悠这样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并不少。

自杀已经成了年轻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悠悠的案例对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有当头一棒的警醒作用,我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这个纪录片。

还有一些患者,喝酒把自己喝进ICU的;慢性病人不注意疾病管理,小病变大病的;夫妻打架,喝农药的……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4)

睡在医院走廊的病人家属 图:重症的100个瞬间《门内门外》 作者:张津瑜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ICU的一名护士曾感慨,逢年过节,ICU基本都是满床,有些病人硬是把自己“作”进了ICU,真是可怜又可气。

对于这部分患者,家人应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关爱生命。

生命是1,其余都是0 。

  • 第五,掌握基本的医学常识,学习优质的医学科普内容

医学常识应当从书本中学,实用靠谱。不过专业内容略生涩,术语多,普通人读起来费力。

例如上文我们提到的医学营养。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知识,但又害怕被错误的知识误导。我会建议大家到专业的医学营养公司的官网或官微上获取信息。例如达能旗下的纽迪希亚成人医学营养公众号,就是我学习营养知识的重要渠道。科普内容比较生动,图文并茂,老人阅读都没有问题。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5)

知乎上还活跃了一批优秀的医生。在ICU领域,协和医院王郝医生的科普内容读起来最有趣。值得关注。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6)

最后

写这篇长文的冲动,来自重症的100个瞬间这个活动。后来我辗转找到在纽迪希亚工作的朋友,问“你们为什么会支持这个活动?”

“让时间停止,把生命留住。”这是ICU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他们带着这样的使命在ICU里与死神赛跑。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征文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ICU重症病人,关注ICU医护群体。打开ICU的大⻔, 让他们被看⻅,被听⻅,被关注,被关爱。”

在这扇门打开之前,我们对ICU充满了未知。也许这扇门打开之后,我们知道的依然是冰山一角。

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它拉近了我们跟ICU之间的距离,ICU不再遥远,不再陌生。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 我们离ICU有多远6420字科普长文(37)

我们开始逐渐建立对ICU的理性认识,并延展到对生命的思考。

除了认知,我们还要行动。把这篇文章转给家人、朋友,嘱咐他们从现在开始,关爱身体,关爱健康。思想离ICU近一些,身体离ICU远一些。

我是一棵桉树,我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我希望人人都健康。

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