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

#春日生活打卡季#

此文发表在《秦皇岛晚报》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椿”味正好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1)

“谷雨时节看椿芽,水嫩盈枝茂盛发”。又到一年谷雨时,正是吃香椿的最佳时节,市场上随处可见卖香椿的摊位,那油紫的叶芽、馨馥的香气,勾引人肚子里的馋虫,让我每次见着都忍不住买上一把。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2)

香椿又名香椿芽,多年生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香椿树体高大,椿芽可食用,被称为“树上蔬菜”,因其香味浓郁、鲜嫩无比而深受食客喜爱。香椿性凉,味苦平,嫩芽可做菜,树皮、树籽可入药,现代研究证明,香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毒、润肤杀虫、健脾开胃等功效,所以自古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3)

国人食用香椿由来已久,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夏商,苏轼曾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我国各地都有吃香椿的习惯,头茬香椿最嫩、最香、最好吃,营养也最丰富,这时候采摘来吃,俗称“吃春”,有迎接新春之意。香椿的吃法也很多,可拌、可炒、可腌,最常见的当属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一般春天时节去饭店都要点这道菜。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4)

民间有一种炸香椿鱼儿,将香椿放进加了鸡蛋和调味料的面糊中,挂糊后入油锅里炸,炸至金黄即可食用,外酥里嫩、咸香可口非常好吃。有的地方还盛行做香椿酱,根据个人口味油焖或香辣,无论拌菜、拌面还是夹在馒头里吃,都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5)

“房前屋后随处栽,叶入佳肴干可材”。家乡有很多香椿树,每当春暖花开时候,星星点点的浅红嫩绿就爬上枝尖梢头,红红的,嫩嫩的,犹如报春的仙子,含羞带笑。我们小时候温饱尚难保障,春天青黄不接时,香椿又当饭、又当菜,在一定程度能缓解粮荒。而香椿“芽断枝折情愈笃”,从不计较人们对它的态度,总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着,年复一年春可食、夏成荫。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6)

香椿树成材后,质地坚硬、耐腐力强,不翘不裂不变形,可打制优质家具,还是建房造屋所用梁、檩的首选木材。儿时在老家,谁家盖房子能用上椿树做梁、檩,那是很有面子的事,象征家庭实力。我家院子里也有一棵香椿树,是我出生那年父亲栽下的,我童年的很多记忆都与香椿有关。每年脱去冬衣,我就一日看三遍地盼着香椿发芽,突然哪一天,父亲拿着带钩子的竹竿采下蝴蝶结一样的香椿芽,我㧟着小竹蓝一会儿就捡满一蓝。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7)

香椿芽厚叶嫩,绿叶红边,煞是可爱,叶片上闪着油油的亮光,如玛瑙、似翡翠,那浓郁的香味诱得我生着就吃开了。母亲在院里支两块砖头,烧上麦秸火,用大铁勺给我做香椿炒鸡蛋。随着嗤嗤啦啦的声响,当红红的火苗越烧越旺时,香椿特有的香味和着浓浓的蛋香飘散开来,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以当时的生活条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鸡蛋,何况是我最喜欢的香椿炒鸡蛋,一年里也只有春天能吃上几次。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8)

“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香椿有很强的季节性,只谷雨前后适合采食,为了吃得更久一些,乡亲们就把香椿芽腌在咸菜缸里。腌好的香椿切碎凉拌或炒熟都很下饭,上中学时住校,哪个同学如果带一瓶腌香椿,一顿饭功夫就会被抢食一空。现在有了大棚种植,一年四季都可吃上香椿,我去过山东寿光,那里就有很多大棚香椿,一人来高的小树,枝头钻出一簇簇嫩芽,错季上市可以卖个好价钱。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9)

还有用香椿籽生的香椿苗,凉拌来吃也有浓浓的香椿味。当然还可以冻在冰柜里,什么时候想吃都能吃上,味道和营养价值跟鲜的相差无几。秦皇岛这一带香椿种植也很普遍,以石门寨镇潮水峪村最负盛名,很多市场上卖的都打着潮水峪的名头。几乎每年,我都要去那里现场采摘,回来焯水后一份份分好冻起来,差不多能吃到第二年香椿下来。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10)

香椿虽好,但系发物,所以患有慢性病的人应该慎食。还需要注意的是吃香椿一定要先焯水,因为香椿里含有硝酸盐类,直接食用对人体有害,而焯过水后就可除去三分之二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了。再就是尽可能吃鲜嫩香椿,香椿芽越新鲜越嫩,硝酸盐类含量就越少。如果是腌制香椿,则要腌半个月以上再吃,这样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也会大大降低。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11)

“玉立庭前俏女郎,不施粉黛自然香。初春设宴一盘嫩,盛夏遮阴半院凉。”春天有一种食材不能辜负,那就是香椿。人间四月,“椿”味正好,让我们与香椿来一次美味“香”逢吧!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12)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13)

雨前椿芽嫩无比(春意渐浓椿)(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