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基因检测有几种检测方式(关于肺癌基因检测)

最近,小编看到有很多患友针对肺癌基因检测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小编就和肺癌患友们来详细聊一聊关于肺癌基因检测,患友们最关心的6个问题。

问题.01

肺癌患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1]-[3]

从本质上讲,肿瘤是一种基因疾病。当基因发生突变,出现不受正常调控的异常增殖,就可能形成肿瘤。那些导致肿瘤快速增殖的基因突变位点,被称为“驱动基因”。

肺癌基因检测有几种检测方式(关于肺癌基因检测)(1)

图源:视觉中国

驱动基因对肺恶性肿瘤细胞的持续生长、浸润及转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驱动基因的失活可导致癌细胞凋亡。

换句话说,针对这些驱动基因,进行药物抑制和阻断,可以有效的杀伤癌细胞。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靶向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时,靶向治疗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取驱动基因相关信息,进而针对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选择适合的靶向药物,以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的临床获益最大化。

问题.02

哪些肺癌患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4]-[7]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癌又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和肉瘤样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腺癌,其次是鳞癌。

腺癌的基因突变率高于鳞癌。在腺癌中,又以不吸烟、女性、非黏液性腺癌患者的突变率更高。

对于肺腺癌患者,建议常规进行基因检测。对于不吸烟、经小样本活检诊断鳞癌或混合腺癌的肺鳞癌患者,建议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及ROS1融合等基因检测。

对于纯鳞癌患者,除非患者从不吸烟,或者标本很小,或者组织学显示为混合性,通常不建议进行EGFR突变检测。小细胞肺癌发生基因突变的机率很低,极少适用靶向药物,因此检测意义不大。

问题.03

基因检测应该怎么做?[8]

NO.1

标本选取

肿瘤组织检测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换句话说,在做基因检测时,会优先选择通过穿刺取样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样本,供基因检测使用。

但事实上,有时难以获得可供检测的实体肿瘤组织。此外,穿刺取样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所取标本肿瘤细胞含量较低;临床需要重复采样,以动态监测治疗效果或与耐药性相关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但重复组织采样对患者来说难以承受等。

肺癌基因检测有几种检测方式(关于肺癌基因检测)(2)

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无法进行活检,或是无法获得足够样本组织的患者,可使用体液标本(即胸腔积液和血液)进行基因检测。

血液和胸腔积液样本可重复获取,且获取方式相对无创,其检测结果与肿瘤组织标本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血液检测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较高,检测时请选择具备资质和能力的正规检测机构哦

NO.2

检测技术[2][9]

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包括:基因芯片技术、二代测序技术(NGS)、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优劣。

基因芯片技术

又称DNA芯片,可以从基因水平上对肺癌进行分型,有助于更加准确的进行临床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基因芯片的样本量要求低、扫描快速、敏感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但只能检测已知的基因表达和基因结构,特异性相对较低。

二代测序技术(NGS)

NGS 技术是了解肺癌患者基因组特征的强有力工具,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变异,准确检测已知基因、罕见突变及其他未知的变异,并可重复检验,方便实时检测有无复发及转移。

NGS技术检测血液样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为基因检测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非侵入性方法。

但NGS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

NGS检测对实验室条件及操作判读人员要求较高,短读限制了其分辨具有重复或杂合序列的能力,而长读错误率较高,降低了基因组测序的准确性;

NGS技术检测出的基因信息并非都能在确定最佳诊断和治疗上发挥作用,对于低频驱动基因很难断定其临床意义,且无相应获批的靶向药物等。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 技术是获得目标基因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组织样本不足和肿瘤异质性的问题,并能够动态检测肺癌驱动基因,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癌症早期或低DNA脱落肿瘤患者血液中检测ctDNA中的分子标志物仍具有挑战性。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FISH技术是检测肺腺癌中ALK和ROS1重排的金标准,其优势在于,检测单基因水平的分辨率、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但作为筛查测试手段,其费用较高,且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问题.04

肺癌患者需要检测哪些基因?[2][4]

根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推荐,NSCLC推荐检测必检基因为EGFR、ALK、ROS1、RET、BRAF、V600E、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扩展基因为包括MET扩增或过表达、HER-2、KRAS、NTRK等。

肺癌基因检测有几种检测方式(关于肺癌基因检测)(3)

图源:视觉中国

通过经过验证的NGS平台或RT-PCR多基因联检平台可同时检测全部必检基因和扩展基因。如果无法获取可供检测的组织标本,也可以通过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检测。

肺癌的驱动基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基因共同协作的后果。

多种基因联合检测有利于发现相应靶向治疗的敏感基因及耐药基因,从而更精确的筛查靶向治疗的适应人群,判断靶向治疗的疗效,节约了检测费用,缩短了检测时间,可以更快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基因信息以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

问题.05

何时进行基因检测?[10]

一般在确诊肺癌后,患者可根据肺癌分型,选择进行基因检测,匹配相应的靶向药物。

在靶向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耐药的情况。举例来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9-14个月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耐药的情况,且约50%耐药发生与 T790M基因突变有关。这时候,就需要再次进行基因检测,以调整治疗方案。

所以,除初诊时的基因检测外,在治疗过程中,为动态检测疗效变化及耐药性等,可能需要重复进行基因检测,而非只做一次就“万事大吉”了。

问题.06

基因检测为阴性,是否可以进行靶向治疗?[1]

上文我们提到了,在驱动基因阳性时,靶向治疗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那么如果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可以进行靶向治疗吗?

导致基因检测结果呈阴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不存在基因突变;

受基因检测技术的限制,不能检测到较低含量的突变基因,但不等于不存在突变基因;

肿瘤的异质性导致在活检取样时,所取样本恰好癌细胞含量比较低,但其他部分很高;

当时检测结果为阴性,并不等于后面不会再产生基因突变等。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基金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获得一定的临床获益。

肺癌基因检测有几种检测方式(关于肺癌基因检测)(4)

图源:视觉中国

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并不能断定靶向治疗完全无效,但一般不推荐靶向治疗为首选方案。此外,盲目的自行使用靶向药物,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建议咨询医生。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靶向治疗的应用等,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药、新方法,进一步改写肿瘤患者的结局,带来更大的临床获益。

参考文献:

[1]武宁. 肺癌基因检测阴性,是否可用靶向治疗[J]. 江苏卫生保健,2020(5):19.

[2]邹黎黎,柯琦.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基因及其检测研究进展[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3):196-200. DOI:10.3969/j.issn.1005-1457.2020.03.094.

[3]徐乐乐,彭浩. 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驱动基因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22,28(11):2152-2158.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22.11.013.

[4]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3):1706-1740.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20413-00795.

[5]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组.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16版)[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4):217-220.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6.04.001.

[6]NCCN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ersion6.2021

[7]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1.人民卫生出版社

[8]师艺,马文梅,刘婷,等.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PD-L1表达检测的一致性[J]. 山东医药,2022,62(19):38-4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2.19.009.

[9]杨柳,赵君慧.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21, 29(1):5.

[10]陈迎珠,徐国宾,官绍年,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检测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中华医学杂志,2019,99(43):3364-337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9.43.00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