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大智若愚(天天论语笔记89其智可及)

【原文】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中大智若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中大智若愚(天天论语笔记89其智可及)

论语中大智若愚

【原文】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疯卖傻。他那种聪明智慧别人是可以做得到,但他那种装疯卖傻的行为别人就做不到了。

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知名的贤的大夫,名俞,武是他的谥号。宁武子经历卫懿公、卫文公和卫成公三朝。卫国懿(yì)公是个好逸恶劳、不理国政、玩物丧志的国君。宁武子隐匿民间不出仕。卫文公复国后宁武子出仕为官,并一直做到卫成公时期。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邦有道”他就聪明;“邦无道”,他就显得愚蠢。他的智慧其他人或许是可能有的,但他装傻的能力一般人恐怕难以做到。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卫懿公好“鹤”到痴迷的程度。他在宫廷花园里处处养鹤。他认为鹤身体洁白、羽毛丰满、红头长颈、能鸣善舞,是一种吉祥长寿的鸟类。卫懿公将所养之鹤像大臣一样分封各种官位,按品位给予俸禄,对养鹤之人也给予很高的俸禄和官职。他一心爱鹤、养鹤,对老百姓的饥寒疾苦,边关的军事防御从来不闻不问。

卫懿公好鹤误国,北狄攻占了卫国的朝歌城,宁武子带着家人随逃难的人群一路东奔。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文公复国,宁武子开始出仕,并得到卫文公的重用。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取赞许的态度。

“邦有道”如何如何,“邦无道”如何如何,这样的语句在《论语》中还很多: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

在孔子看来,“邦有道”就应该“不废”,应该“谷”,应该“危言危行”。如果“邦有道”你还是个“贫且贱”之人,说明你没有能力抓住时机去服务朝廷,服务人民,自己就应该感到可耻!而在“邦无道”的时候,就应该“免於刑戮”、应该“危行言孙”,要谨慎小心为人,要避免自己遭灾。这时候出仕为官助纣为虐的行为是可耻的,国家无道时取得“富贵”也是可耻的。但不管邦有道,还是邦无道,都应该像史鱼一样保持为人正直。“言行”都应该“如矢”。孔子夸赞史鱼的正直,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孔子的为官之道是要看清形势的,一个人估计形势的能力是其为官的基础,总之是要分清形势、帮扶正义、逃避邪恶、逃灾免难。还记得《公冶长》中孔子对南宫括的评价吗?这个见风使舵的南宫括不但得到了孔子的褒扬,还因此被孔子选做了侄女婿。他还夸奖蘧伯玉是一位真君子,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本章孔子充分肯定宁武子的行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尽显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装糊涂。宁武子的行为完全符合孔子的为官之道,所以孔子才会赞叹道,宁武子的那种聪明智慧别人是可以做得到,但他那种装傻装糊涂的行为别人就难以做到了。

愚不可及

“愚不可及”,现代的意思是愚蠢得别人都比不上,形容极其愚蠢。这个成语现在基本上是用来骂人的狠话,跟孔子的原意几乎完全反过来了。孔子的意思是,没有人能够赶得上他在形势不利的时候的为了躲避灾祸的装疯卖傻行为。

跟上一章的“三思而后行”一样,碰到这样的成语,我们不必纠结,照现代意思去使用好了。汉语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很多词语的意思都跟创造这个词语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这是一个正常的演进过程。约定俗成好了!

道客村曰:

邦有道时尽显智,

邦无道时则装愚;

学智乃是容易事,

能学愚者是大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