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的100本书(刘文利和郝景芳推荐)

当你年幼的宝贝问你:

“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

“我是怎么进入妈妈身体里的?”

在传统性教育的文化下成长起来的父母,本能的反应大概先是尴尬,不知所措,然后迅速思考怎么转移话题。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令人发指的儿童甚至成年女性遭受的性侵事件再次给整个社会敲响警钟,科学的儿童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就算家长再怎么谈性色变,也无法回避性教育这个重要的议题。

郝景芳的100本书(刘文利和郝景芳推荐)(1)

孩子的性教育,千万不要等坏人来教!

“小朋友,让我抱一下,这个玩具就给你。”

“那边有一只可爱的小猫,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迷路了,可以帮我带下路吗?”

如果你的孩子在路上被陌生人这样搭讪,别说现实生活里遇到,光是想一想,就会让你不禁打个冷颤吧。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时候,你的孩子会怎么回答?

如果父母没有专门教过,孩子就完全不会感到有危险。他们无法想像:跟着陌生人走到什么地方、自己的身体被触摸,会发生什么事。

不只是女孩,男孩也会成为性犯罪或恋童癖下手的对象。

不会出声反抗,也不知道犯罪是何物,没有受过性教育的孩子,就会成为坏人眼中的目标。有时候是孩子本身成为加害者。

而且不光是性犯罪。儿童之间无意间的性恶作剧,都可能给对方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那样!”

如果你也这么想,就是实施正确性教育的技巧与行动力的时候了。

让人惊讶的是,在日本和韩国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竟然也是让人吃惊的“性教育落后国”。很多日韩家庭,对于孩子的性教育,都是抱着“不要没事找事做”的抗拒心态,长久以来把孩子的性教育视为不必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对于东方家庭性教育缺失有深刻感触,日本的儿童性教育专家野岛那美,特意成立了专业的性教育机构。

野岛那美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曾经担任过泌尿科护士,成为专业的性教育讲师后,在日本与培养了200多名性教育讲师,并且受邀到各地幼儿园、小学、初高中、企业演讲,对于东方家庭和儿童的性教育情况非常了解。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4种语言出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性教育漫画《我的身体在变化》就是她的代表作。

《我的身体在变化》里,作者根据实际的教育工作经验,总结了很多适合东方家庭的性教育理念。

少儿性教育的缺失,其实是东方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在日本、韩国、中国都不例外。性教育的缺失程度,其实跟经济发达程度并不直接相关,而主要是跟社会文化相关。儒家文化圈里,东方家庭的性教育缺失,由来已久。

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其实是安全教育。

近年来,多起儿童性侵案件引发热议。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是一个沉重又不能回避的话题。猥亵、性侵未成年人是极端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严刑峻法、道德谴责之下,此类案件仍然高发。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性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性教育课程应该走进中小学课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在校园中开展性教育成为关注的焦点。“共青团中央”发文提倡少儿性教育,引发热烈回响。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嫌性教育太早,可是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性教育的三大优点

妈妈们都认为“性教育”很重要,却怎么样也踏不出第一步。究竟是为什么呢?大人对于“性”这个字眼都有猥琐印象,往往都把“性”=“性产业”联想在一起。这是性教育成为禁忌话题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性一点也不下流。

“性教育”原本要传达的是“生命诞生的奇迹”“爱与被爱”“保护自己的身体”,然后要满足孩子们对性纯粹的好奇心,这才是所谓的“性教育”。

父母们以这种方式进行性教育,就是给予孩子的人生三大珍宝:

(1)提高自我认同感,成为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人

(2)不会成为性犯罪的被害者或加害者

(3)避免青少年性经验、怀孕、堕胎的风险

性教育可以把自己的爱传达给孩子。有不少人总是拙于表达,羞于说出“我喜欢你”“我爱你”。这个时候就可以聊聊出生的话题——“你是好几亿万个奇迹下才诞生地”“爸爸妈妈都很期待你的到来”,像这样谈论生命的诞生,自然会充满爱的语汇。孩子也会以满心喜悦的表情听妈妈说,切切实实地接收到“爱”,并转化为自己的能量。

能真实感受到自己是在被期待下出生,感受到来自双亲的爱,这些都会成为“爱的存款”,能增进自我认同。受到母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的孩子,正因为有很多“爱的存款”,即使有某个瞬间觉得自己孤身一人,萌生轻生的念头,也不会实际付诸行动。“我还有家人,我还有爱我的人。”

从小开始一点一滴累积爱的存款,能让走偏的孩子回归正途。提高自我认同,也会变得重视生命。在孩子心中的那份温柔和体贴会渐渐成长茁壮。

3到10岁家庭性教育的黄金时期

具体而言,几岁要开始进行性教育呢?

本书作者认为,应该在能够大方接受性话题和双亲的爱的年龄——3岁到10岁进行。

3岁到10岁,也是最喜欢屎尿屁的年龄。

在3到5岁之间,很多孩子会询问父母有关“生命源起”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样会生出小孩?”这种单刀直入的问题。

另一方面,超过十岁之后,孩子的心态也有所成长,不再觉得屎尿屁很有趣。一起洗澡、一起睡觉、一起出门的习惯会慢慢消失,能够谈论性话题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因此,3到10岁是借力使力来谈论性话题的重要时期,也是性教育的黄金时期。

郝景芳的100本书(刘文利和郝景芳推荐)(2)

父母在第一次进行性教育时,应注意的要点

拿到这本《我的身体在变化》,可以先翻到第11页,看看“性教育的5个要点”。

这5个要点,是东方家庭的父母在第一次进行性教育时,尤其要注意的。

第一,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泳装保护区”。因为性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让孩子成为性侵犯罪的受害者。

第二,东方家庭的性教育场景,可以选择从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开始,当孩子2岁—3岁的时候,父母给孩子洗澡,洗内衣内裤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初步的生理教育、生命教育和性教育了。

第三,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问出让父母尴尬得不知所措的问题,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回避,更不能生气,一定要给出正面回应。

第四,性教育的黄金年龄段是3—10岁,这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本书因为适合的阅读年龄跨度比较大,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3岁左右就可以先购买,自己读一遍,然后根据书中的主题,以及每一章之前漫画的人物年龄定位,来选择在孩子适当的年龄进行共读。通过循序渐进的共读,等孩子到7岁以后,就可以把这本书给孩子,开始自主阅读了。这样阶段性的、过渡性的,从亲子共读到独立阅读的性教育漫画,也因此更适合东方家庭。

第五,本书的目录就是孩子成长发育中常见的问题组成的。每章结尾还有“给家长的建议”,能够帮助家长答疑解惑。

郝景芳的100本书(刘文利和郝景芳推荐)(3)

这本性教育漫画,让东方家庭的父母不尴尬

孩子的第一个性爱问题,往往突如其来,但错误的回答却可能影响他们一生对爱的认知!东方文化背景里的性教育,一定要更加认真地面对孩子第一次与性教育有关的提问,千万不要有鸵鸟心态,等着学校去教。千万不要错过对孩子教育的好时机,否则孩子就会去网上找答案!

第一次性教育,最好由妈妈来完成!孩子就像雏鸟认亲,会将初次接触的性信息奉为准则。

《我的身体在变化》这本书里有孩子3—10岁成长阶段提问频率很高的29个问题,涵盖了生命起源、生长发育、性别认知、安全意识、心理健康五大性教育刚需主题,是特别适合东方家庭的性教育漫画。

如果家里有3到10岁的孩子,你是不是也会遇到十分“尴尬”的问题,例如:

“我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男孩子不会怀孕生孩子?”

“妈妈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

很多这些关于性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解释,甚至担忧现在给孩子普及性教育太早。但其实,早一些给孩子普及性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成长发育轨迹,更是防止孩子成为性受害者,让孩子避免成为加害者。

良好的性教育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在恰当的时刻,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正面回应孩子那些让我们难以启齿的话题。

《我的身体在变化》这本书就很好地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会用更容易被东方家庭接受的方式,用科学有趣的漫画,来解答那些让我们难以启齿的问题,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例如,

小宝宝是怎么出生的?为什么男生不会怀孕?为什么小宝宝要在肚子里呆10个月?什么时候会区分出是男生还是女生?为什么会长体毛?妈妈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

郝景芳的100本书(刘文利和郝景芳推荐)(4)

性教育是父母特别重视的领域,给孩子的性教育图书,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极为重要,这本书特别邀请了北师大的刘文利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审读。

刘文利教授从1988年就开始从事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工作了,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

这本书的译者张文祎也是资深的日语译者,已翻译出版《学校学不到的成长课》系列、《重新发现日本》等,并译有多部儿童绘本。

除此之外,《我的身体在变化》还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性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生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性教育还是“爱的教育”,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会关怀他人;性教育还是是“生命教育”,每个人的出生都是生命的奇迹,每个人独特的身体和个性都值得尊重;性教育还是还是“安全教育”,防止孩子成为性受害者,也让孩子避免成为加害者。

相信这本书会让中国父母的性教育更加科学,更加轻松。

郝景芳的100本书(刘文利和郝景芳推荐)(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