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为什么写虞美人(李煜的词虞美人用血和泪诉说了无尽的)

李煜是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历史上习称“李后主”。李煜即位之前,南唐国势已经岌岌可危。即位之后,他又不思整军治国,终日耽于逸乐,而对威胁南唐生存的赵宋王朝一味妥协偷安。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灭亡,李煜被押抵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从一个皇帝沦为阶下囚。在被俘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李煜念念不忘他的故国江山和已经失去的“天堂”生活。追悔自己耽于逸乐以至于亡国,并写下不少词抒发国破家亡的伤痛和自己的人生体验。

《虞美人》就是在此期间写下的。词人将春花、秋月、东风、江水、雕栏等景物全都织入现实的心境和回首的往事之中,使真景物与真感情融为一片,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为一片,也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的极深极广,高度概括地将愁情恨緖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象,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李煜为什么写虞美人(李煜的词虞美人用血和泪诉说了无尽的)(1)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为什么写虞美人(李煜的词虞美人用血和泪诉说了无尽的)(2)

首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以设问起端,显得突兀。。“春花秋月”本是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象,问以“何时了?”违反物理;“春花秋月”又是美景良辰,感叹其“何时了?”又违背人情。

次句“往事知多少”揭出原因,说明首句之情绪反常,是因忍受不住亡国与囚居的苦痛,痛不欲生。“知多少”感叹往事无穷,语言伤痛。

李煜为什么写虞美人(李煜的词虞美人用血和泪诉说了无尽的)(3)

“小楼昨夜又东风”,第三句承起句,“东风”两字是起句所以兴发感叹的缘故。“又”字明言“春花秋月”仍未终了,暗示忧伤哀痛无以平息,“小楼”指住处,点出囚居生活。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第四句呼应次句,说明往事沉痛,已到“不堪回首”的地步;“月明中”再递进一步,暗含尤其不堪在月下回首之意。

李煜为什么写虞美人(李煜的词虞美人用血和泪诉说了无尽的)(4)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抒发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哀伤。““雕栏玉砌”既实指旧宫阙,亦泛指故国江山。“朱颜改”既是诉说自己的容貌变化,又兼喻江山易主,不再为己所有。“在”、“改”二字,一存一失、一实一虚,物是人非之意宛然其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末尾两句总揽胸中之百般哀伤,喻为滔滔不绝的东流春水,自问自答,收束全词。这个比喻也更为出色。首先,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看不见、摸不着,用水作比,使愁有了"形体',变得形象可感。其次,写出了胸中愁之多且深。再次,从时间角度写出了作者胸中忧愁之永恒,无穷无尽,犹如江水东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滔滔不绝,永无止息。此外,“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还描绘出一幅辽阔的画面,使滔滔东流的江水与其所载负的词人愁情,构成了开阔而绵远的意境。

李煜为什么写虞美人(李煜的词虞美人用血和泪诉说了无尽的)(5)

全词感情真挚坦率,比喻贴切形象,语言明白练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