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殳的背影(吴殳的背影)

我常常和弟子们讲,吴殳在中国的武术史上绝对是一个超级大师,不仅是因为他的文武双全,而是他傲然的个性,他在孤独中对于武艺品位的坚守,不肯迎合时流与庸俗,而在他的时代,肯定有许多比他强出很多的大师,但都已然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唯有他作为一位卓然不群的武艺家依旧被后世所敬仰而追随。

吴殳的背影(吴殳的背影)(1)

在他的生命时空里,冷落和寂然始终相伴,甚至有抑郁和愤然,但这些都未动摇他对武艺的一片痴心,尤其是枪和刀这两样武艺,而对枪法研究和表述可谓是千古一人。老先生每每谈到吴殳,总是充满了敬意,他说要不是吴殳,中国古代的枪法就失传了,在战场扎死了那么多人就白扎了,幸亏有吴殳,把这些好的技术和理念都给留下来了,让我们能够通过他的文字和智慧传承古代的武艺尤其是枪法。

显然,他并非一位只会高谈阔论或纸上谈兵的“嘴把式”,而是有着严谨的师承和系统的训练,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在枪法和刀法上他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与研究,不囿于一家一派,而是高瞻远瞩,穷经皓首,艺综多家,吸收每一家的长处,这在当时甚至今天都是一种对待武艺非凡的态度与境界,也可以说是戚继光“集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武学思想的沿袭。我个人以为,“集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是一种可贵的武学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气度与胸襟,在当时是对各家拳法优劣的一种对比,取各家之长,才能做好最终的“上下周全,无有不胜”。而在当代,我们更需要有如此的气度,即放眼世界,吸收世界各家武技的长处,诸如拳击、跆拳道、泰拳、空手道、柔术、菲律宾短棍、剑道、欧式大剑、击剑等不同武技的优点,来补充和验证中国传统武术的元素,使之能够融入世界武道的洪流之中,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和印证,这才是一种“融通兼备”的武学精神。

吴殳的背影(吴殳的背影)(2)

之所以说吴殳是孤独的,是因为吴殳不但是一位精于枪法的“枪师”,而同时又是一位擅长刀法的“刀师”,他的孤然与喟叹可谓是空前绝后,“盖以余之枪破余之刀,而深见其甘苦者”。他对枪法之“戳革”和“行著”的表述入里独到,对枪法之“虚实”和“闪赚”、“颠提”有着宏深的体悟,但面对“倭刀”的流行和威力,他又有一份深沉的忧思。一方面他向往和怀念那“战阵称猛”的“陌刀”,又感叹“今倭国单刀,中华间有得其法者,而终不及倭人之精”,故而他在师父石敬岩传授的基础上,系统研习了程冲斗的刀法,指出了程氏刀法的“疏”,特别是在对阵长枪的较量中。

吴殳的背影(吴殳的背影)(3)

吴殳虽然没有像程冲斗那样具有少林学艺的经历,更没有程在刀法上“得倭之真传”的独到优势,但并不影响他对刀法的认知。在“刀破枪”的艰难探索中,吴殳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从起初的“刀无破枪之理”和“短无破长之理”到随后的一系列论述,特别是渔阳老人对他的启发,让他豁然洞开,找到了“刀破枪”和“短破长”的秘诀,也就是两个字——“斫”和“削”,最终的结果是“粘”,在苗刀里就是一个刀法——“砍断枪”。从这一点上,我觉得程冲斗的表述比较直截了当,而且是在“谨遵倭法”的基础上融会中国刀法,试图展现中国武艺的特色,而吴殳就比较丰富而立体,或是因为在学养和阅历上吴殳比他的这位前辈要高一些。甚至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刀法上,戚继光和程冲斗是筚路蓝缕,而吴殳则是后来居上,才使得我们今天在苗刀内容的选择上有着如此丰厚的资源。

吴殳的背影(吴殳的背影)(4)

在刀和枪的研习上,吴殳始终是矛盾的,孤独的。

一方面,“枪杆被斫,不折断即被粘住”,“刀更进步,必定伤人”,另一方面,在防守技法上,他推崇的“勾革”,似乎看起来比程冲斗的“刀背格铁器势”更为细腻生动,而一个“勾”字的妙意则在于“刀尖”,“革”则在于“刀背”,但吴殳作为“枪师”的认知则有一份孤然而无奈的清醒,即“枪得滑去,百变生焉”。

吴殳的背影(吴殳的背影)(5)

因为程冲斗和吴殳,或有戚继光,才最终使得后世的苗刀在内容和气势上更为突出,也融入了诸多古典武艺的珍稀技法,例如阴手枪的“带环枪”,“十八拦刀”的“圈拦”,还有枪刀融为一体的“迎推刺”,甚至有《朝鲜势法》中的“举鼎格”和“逆鳞刺”、“坦腹刺”等双手剑法,有时候在做“左右单摆”的时候,会禁不住想到疯魔棍的“棍打四门”,在做作上亦有相近之处,要的就是那份感觉和气势,手中的家伙不管是刀还是棍。

武艺历练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志,一种人生,在孤然和寂静中积淀、绽放,如岁月的冬雪之后必然是灿烂如花。

文末,突然想到了仓央嘉措的“寂静欢喜”,我等武者,和吴殳等诸前贤的光芒是一场“贴近温暖”、“万水千山”的“相遇”与“温暖”,是一场冥冥星空下的“默然相爱”。

如此,吴殳和他的武艺还有孤独便“驻扎”在我们的心里。

吴殳是孤独的,在他的时代,在他身后的时代。

他又不孤独,因为身后无数仰慕而追随的目光、身影,把他远去的背影当做灯塔和黑夜中的启明星。

万米高空,赴韩途中,因为要讲一场中朝在“壬辰之役”的故事,便想起了吴殳,,想着他的传奇,便有了云端里一段盎然的文字,铺洒在祥云千集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