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

善良的樵夫救了一条小青蛇,并与它结成莫逆之交,樵夫离世前立下遗嘱,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好好守护青蛇,谁知3000年后,青蛇蜕凡化蛟,竟然一口吞吃了樵夫的后人。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1)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古时候,巴陵有个叫做均的樵夫,父母去世得早,家中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孤身一人全靠上山砍柴为生。

这天一早,均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走到半路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浑身呈现碧青色的小蛇,奄奄一息地躺在路边。

那小蛇似乎有些灵性,看到均也不怕,而是艰难地转过身子,对着他不住地点头,似乎有求救的意思。

均见到这幅场景,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脱下自己的外套,小心翼翼地把青蛇包了起来,也顾不上砍柴,一溜烟就跑回了家。

由于在山上住得久,难免会磕磕碰碰,所以均家里常常会备一些治疗外伤的草药,到家以后,均就把这些草药碾成泥,敷在了小青蛇的身上 。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均平时没有什么朋友,以他的经济状况更加娶不起媳妇,有时候感到孤独了也只能对着空旷的山林嚎上几嗓子,自从救回来这条小青蛇,一人一蛇就交上了朋友。

闲暇的时候,均就会逗逗小青蛇,而小青蛇也总会用各种肢体语言对均做出回应,逗的他哈哈大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蛇的伤渐渐好了,而他们的感情也逐渐深厚了起来,青蛇不舍得离开,均也舍不得它离开,就这么养在了自己家里。

前两年还好,小蛇体型不大,食量也小,在家里自己捉个耗子就能消化好几天。

可春去秋来,小蛇很快就长成了大蟒蛇,食量惊人,而且只能吃肉,均自己都吃不上肉,更别提养它了。

均趁着上山砍柴的功夫,找到了一处天然的洞穴,这洞穴有些阴冷,洞口窄,内里宽,还有一处寒泉,最适合青蛇这种喜阴的动物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别的时候到了,这天晚上,均抚摸着青蛇的头,不舍得说道:“老伙计,你已经长大了,我负担不了咱俩的生活,你再这个山洞里要学着自己打食吃,有时间我一定来看你!”

均说着说着,眼眶都有些红了,青蛇似乎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头探过来轻轻地摩擦着均的脸颊。

均想了想又说:“为了避免你被坏人看见,咱们约定个暗号,我的时候会在山洞门口击掌三次,你就出来见我,好不好。”青蛇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均这才满意地离开了。

不久之后,均利用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托人说了一房媳妇儿,而他也始终遵守着跟青蛇的约定,每天砍柴的时候都会去看看青蛇。

均生了儿子以后,青蛇偶尔还会捕捉一些野鸡、野兔什么的猎物送给均,让他带回去给家人改善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均从一个健硕的小伙变成了一个干瘪的老头,爬不动山了,也砍不了柴了。

均就经常把自己和青蛇的故事一遍一遍给儿子听,希望儿子能够代替自己把这份友谊延续下去。

儿子承接父亲的技业,同时也接替了父亲的承诺,代替他去探望青蛇,青蛇也发现了均的苍老,总是试图下山来探望他。

虽然它不伤人,但是体型却容易引起大家的恐慌,所以屡屡被不知情的村民赶走。

后来均去世的时候,村民们看到一条青色的大蟒蛇盘踞在他的墓前,整整三天三夜才离开。

生命在一代代新老交替中不断前进,均的儿子又生了儿子,儿子又生了孙子,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守护探望青蛇,已经变成了家族的训。

在这个过程中,樵夫对蛇的救命之恩,以及青蛇与他的家族的深厚情谊,也成了十里八村人们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传说。

青蛇在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它借助寒潭努力逐渐,五百年后,进化成青色巨蟒,此时它消耗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捕食能力也变得强大,猎物开始从小型动物转变为大型动物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4)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又过了五百年,青蟒进化成了青冉,本质上还是属于蟒蛇的范畴,但此时已经进化出了脚,杀伤力稳步提升。

又过了五百年,青冉开始逐步向青蛟进化,初步有了腾云吐雾的能力,而它也始终没有忘记均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和喂养之情,默默的守护着他的后人。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均的后人到了这一代,名字叫做象,象也秉承古训,经常去探望青蛟,本来这样的日子平平无奇,直到有一天,一个消息打破了这场平静。

当时,乡中有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富商的独女得了怪病,遍访名医都看不好,最后还是一个游方的郎中,问诊把脉之后出了一个药方,要求必须要用四两龙肝作为药引,才能起死回生,发挥效果。

那龙肝是何等样物?普通人见都没见过,更别提在短时间内找来做药引了,为了救女儿的性命,富商立刻派人张贴告示:许诺能在三天之内寻到四两龙肝的,无论长幼贫富,都把女儿嫁给他,还要再陪送一半的家产。

象听到这个消息,开心的不得了:这蛟龙也是龙啊,正所谓祖宗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正是我的福荫到了,除了我,恐怕没人能够取到这四两龙肝了。

一念及此,象赶紧起身去镇上揭了告示,并向富商许诺,一定可以取回龙肝,随后就径直前往青蛟所在的山洞去了。

到了洞口,象击掌三次,青蛟出来见他,象拿着告示向它表明了来意,此时青蛟已经能口吐人言,回应道 :“我受你祖辈恩惠,正愁没有报答的机会,你钻进我腹中割下四两肝就是。”

青蛟说完,张开深渊巨口,象急忙爬了进去,摸索到肝脏咔嚓一刀,割下了一块儿,青蛟的身体一阵抽搐,但仍然强忍疼痛,努力张开嘴让象爬了出来。

象出来以后,看见青蛟咬紧牙关疼痛难忍的样子,心里多少也有些不忍心,但是即将到来的荣华富贵让更加向往,于是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匆匆离开了,留下了青蛟爬回山洞独自疗伤。

象下山以后,满怀喜悦直奔富商家里而去,殷勤地把蛟龙肝奉上,小姐煎服之后,病果然开始好转,没过多久就痊愈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6)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而富商也没有背弃诺言,找人算了个黄道吉日,就把女儿嫁给了项,而且还把自己全部的家产都交给象来打理。

象的生活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变,骡马成群,牛羊满圈,良田千顷,深宅大院,男仆女婢,往来如梭。

这样的生活,往常连想也不敢想的,象时常感觉如坠梦中,这纸醉金迷的感觉让他迷恋不已。

乡亲们对他龙腹取肝的事迹羡慕不已,而他本人也对自己险中求富贵的招数而洋洋得意。

象充分享受了富贵荣华的滋味,可他突然经历暴富,内心的欲望也被无限放大,不可遏制的幻想得到高官厚禄,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快乐。

正是瞌睡送来了枕头,正当象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的时候,当朝的公主也因为某种不知名的缘故得了怪病。

整个太医院都对公主的病束手无策,还是一个游方的郎中入宫,为公主把脉后,开了一剂药方,而且同样也需要四两龙肝做药引。

龙肝连皇帝都没见过,但是为了女儿的病也顾不得许多了,当即下令在全国各地张贴皇榜:谁能找到四两龙肝,治好公主的病,即刻招为驸马,加官进爵。

象正好进城办事,看到这个皇榜,内心的兴奋简直要溢出胸腔,想也不想就一把掲下了皇榜。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7)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看守皇榜的官差当即拉着他去见县令,象把自己龙腹取肝的壮举绘声绘色地说给了县令听,并且签了文书,按了指印,这才兴冲冲地离开了。

到家以后,象瞒着妻子,找了把刀子就跑去了山洞口,照例击掌三次,青蛟就出来了。

象眉飞色舞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了青蛟,青蛟眼神逐渐有些冷淡,说道:“我正处在渡劫的关键时期,上次给了你四两肝已经伤了元气,再给你四两,恐怕修为难保。”

象一下子慌了神,硬着头皮说:“我这么做也不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家祖辈靠打柴为生,连个员外都没出过,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做皇亲国戚,我想先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支持我的!”

青蛟说道:“你现在已经是吃穿不愁了,而且自你之下的后辈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只要你悉心教导,他们自然会完成你光宗耀祖的愿望,做人不要太贪心。”

象闻言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我也是头脑发昏了,才去揭了皇榜,如今已经签了文书,如果取不回去就是欺君之罪,会被满门抄斩,我的先祖好歹救了你的性命,你忍心让他断子绝孙吗?”

象的话把青蛟拉入了回忆之中,想起了均,青蛟的眼神柔和了起来,虽然明知这样可能会让自己千年的道行毁于一旦,甚至因此而丧生,可看着可怜巴巴的象,它还是选择张开了巨口。

象赶紧爬进青蛟的腹中,找到了剩余的肝脏,正准备砍下一块儿,可他却突然犹豫了:这次来借肝已经是九死一生,如果下次还有用,肯定是要不来了!

一念至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部割下来留着备用,象一刀下去,青蛟嘶吼一声,终于忍受不住疼痛,咬紧牙关,昏死了过去,而象再也出不来了。

象的突然失踪,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混乱,妻子发疯似的派人四处找他,可却完全得不到任何消息。

就在他们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伙官差闯进象的家里,象的妻子这才知道真相,赶紧带着家丁去山林里寻找,最终只在山洞前发现一滩血迹,象连同青蛟一起消失不见了。

人们猜测可能是象的贪心惹怒了青蛟,所以被它吞噬了,渐渐地,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就这么流传开来。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鬼见愁(人心不足蛇吞象)(8)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来规劝被欲望支配,欲壑难填,贪得无厌人们。

这个故事出自《民间故事》

@水冠三军有话说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是能够合理管控自己的欲望,恪守自己的初心,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索求,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如象这样,被欲望所支配,有了荣华还想要富贵,有了金钱还想要地位,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怎么能够不被欲望所伤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