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众对查尔斯的评价(英女王没了苏格兰和北爱)

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的历史作用》一书当中强调,历史对人物的选择,就像是一个人在苹果树上摘熟苹果,人的目的是要摘一颗苹果,要的不是这个苹果有多完美,而是在人的视野范围内这颗苹果是最熟的。

为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普列汉诺夫还说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就是海面上泛起涟漪的海水,这一波下去了,一定还会有下一波。总结一下,他认为个人对历史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但历史却证明有些特殊个人对历史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没有拿破仑和希特勒,欧洲就不会出现史诗级规模的战争,没有斯大林,也许二战中苏联就真的被德国打败了。同样没有伊丽莎白二世的压阵,英伦三岛的分裂很可能会变成现实。

英国民众对查尔斯的评价(英女王没了苏格兰和北爱)(1)

(伊丽莎白二世)

按理来说,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之后,王权对英国政治的作用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1689年《权利法案》的签订更是将王权的消弭做出了法律性规定,但英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需要英国王室承担的责任也更为复杂,所以王权对英国政治的作用也延续了下来。

从地理位置上看,英国是悬在欧洲大陆上的三个小岛,面积只有244100平方公里,在那个并未产生工业革命的时代,如此狭小的面积意味着可供支配的资源也严重不足,这在1845年爱尔兰饥荒当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但英国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国家,这一人们眼中的弹丸小国曾经在1588年击败过“世界霸主”西班牙,又在之后的争霸战中击败过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特殊的政治制度。

英国民众对查尔斯的评价(英女王没了苏格兰和北爱)(2)

(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巅峰时期版图)

因资源匮乏又不安于现状,英国政府始终秉持着极度实用主义政策,从横向看,英国政府可以接纳一切可利用的力量,甚至包括海盗,只要能够服务于英国的争霸战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竟然让海盗德威克当自己的海军总司令。从纵向看,英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也没有太多的限制性条件,为了尽可能地形成利益共同体,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力量来帮助英国赢得争霸战争,英国政府对所有潜在的反对者也都留有一定余地。在资源充沛时,这一制度确实有用,这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要知道日不落帝国顶峰时期控制的领土面积达到33,675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40倍。

但极度实用的政策当然也有弊端。包容的前提是要有共识,有一样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才不会掀桌子。而价值共识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推行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之后,大量英国产业转移到国外,整个英国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中产阶级严重缩水,进而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经济上的差距催生了价值观的转变。

因贫富差距悬殊导致英国的价值观共识遭到挑战,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这个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国家的价值认同出现问题后,人们会倾向于退回到对组织或者区域的认同,这个时候英国就面临解体的危机。

英国民众对查尔斯的评价(英女王没了苏格兰和北爱)(3)

(英国民众反脱欧游行)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就是其中的典型。苏格兰始终认为,自己跟英格兰本就不是同宗同源,留在英国还要把自己的工业和油气资源拿出去分享,如果独立出去,自己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北爱尔兰则在英国决定脱欧时就发出警告,如果英国执意脱欧,那么北爱尔兰有可能独立。

经济和观念上的出入,导致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早就想跟英格兰分家单过。一方面,因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作为突破点,直接宣布独立,往往收获的只有失败;另一方面,也是英国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在整个国家积极发挥象征和协调作用,促使想要闹独立的地区动员能力还没突破阀值。所以两地的独立只是嘴上说说。

英国民众对查尔斯的评价(英女王没了苏格兰和北爱)(4)

(查尔斯三世)

现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在了,没有了她坐镇压住,查尔斯三世虽然继承了王位,但作为国家元首的威望和影响力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给了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一个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窗口期。这两个地区一旦没有了对国家象征——王室——的顾忌,英伦三岛分裂的风险将陡然上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