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和跖疣的区别方法(鸡眼和跖疣需要区分)

|编辑/排版:蕉 责编:peki 审核:李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鸡眼和跖疣的区别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鸡眼和跖疣的区别方法(鸡眼和跖疣需要区分)

鸡眼和跖疣的区别方法

|编辑/排版:蕉 责编:peki 审核:李云

天桥上,马路边,总有手艺人坐在小板凳上,手持小刀,面带微笑,一旁的木板上用马克笔写满了各种能提供的服务。

但大部分记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却,板子上唯一记得的只有三个加大号的字:修鸡眼。

鸡眼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修鸡眼,还以为是鸡的眼睛近视了需要修理修理。

但天桥上高跟鞋女士的叫声把我拉回了现实,看着那把小刀在她的脚上打转,吓得我一段时间看到鸡字都有些恐惧。

其实,鸡眼是因为脚部外层皮肤频繁受到摩擦并长时间承受压力导致的,为物理性皮肤疾病,形状像鸡的眼睛才得这个名字。

鸡眼也有两种类型:

硬鸡眼:干燥、尖刺型鸡眼。较小、质地较硬,好发于脚趾关节处、与鞋子经常发生摩擦的部位。

其尖端可以到达皮肤的乳头层,行走时疼痛感明显。

软鸡眼:质地较软,略高于皮肤表面,好发于经常相互挤压的相邻两个脚趾趾间。

什么人易得鸡眼?

① 长期穿不合脚鞋子的人,增加了脚与鞋子的摩擦时间。

② 长久站立和行走的人,约1/4的军人会受到鸡眼的困扰,尤其是刚入伍的新兵战士,越野行军等长距离徒步训练都会给脚部带来摩擦和压力。

神经系统失调、糖尿病、超重也跟得鸡眼有一定关系。

鸡眼容易和什么搞混?

胼胝(pián zhī):胼胝也就是俗称的老茧,两者都是因为反复摩擦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导致的,但其实并不难区分。

老茧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脚底,呈大片状,一般不会引起疼痛,相反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跖疣(zhí yóu):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和鸡眼发病原因不同,因形状有一些相似会令人混淆。那应该如何区别它们?

看数量:鸡眼因摩擦引起,数量很少超过三个,而跖疣有传染性,常多发。

看部位:鸡眼发生于易受挤压和摩擦的部位(脚趾内外侧),以及足背和足跟,偶见于手部,而跖疣在足部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出现。

看长相:跖疣表面粗糙,皮纹消失;鸡眼则表面光滑,可以看到皮纹。

看黑点:跖疣表面常见由于出血引起的小黑点,而鸡眼则没有。

看症状:一般鸡眼疼痛明显,跖疣疼痛相对较轻,甚至没有疼痛。

图片来源:阿程

鸡眼贴靠谱么?

上网搜索鸡眼治疗方案的途中,不难见到“鸡眼贴”这一治疗药物。

但网上相关产品百花齐放,大部分产品甚至看不到成份,患者购买时也会产生困惑。

常见的鸡眼贴包含了水杨酸苯酚,通过软化角质,使鸡眼脱落,在治疗上的确拥有一定效果。

但有人使用时感觉没有好转,甚至发现越长越多。这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因为可能是自诊出错,将跖疣误认为鸡眼,两者治疗方法不同,需采取针对性治疗。

除此之外,使用鸡眼贴应注意范围,避免伤害鸡眼周围的正常皮肤,并且皮肤有破溃处的话不建议使用。

应该如何治疗?

首先需解决形成鸡眼的外部因素,避免再次复发。

可以换上舒适宽松的鞋袜,并且不能自行剪去鸡眼,避免伤口感染,不要自行涂抹具有腐蚀性的药膏。

可以穿足踝专科医师推荐的高质量鞋垫或针对鸡眼的鞋垫,以及只用脚趾分离器。

糖尿病患者治疗后发现脚部依旧出现茧子或鸡眼,应当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药物治疗,角质剥脱剂:40%水杨酸,40%尿素乳膏、12%乳酸乳膏,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关于跖疣的治疗

虽然跖疣有可能自己消退,但具体消退时间不定且有传染性,最好及时治疗。

治疗方式可以采用冷冻、激光、手术或光动力等治疗,或外用药物咪喹莫特、水杨酸、5氟尿嘧啶等。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19年9月18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