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个人理解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①。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②。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③。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④。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⑤。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个人理解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1)

词句注释:

①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恒,永恒存在;无名,形容“道”没有具体的形态;

朴,未经加工的素材,意指无为自然本性;唯,表示肯定;

小,《说文》:“小,物之微也”,形容“道”隐微无形,与“吾强为之名曰大”之“大”相对应;臣,臣服。

②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守,遵照;宾,服从、归顺。

③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天地相合,指天地间阴阳之气交合;雨,降落;令,命令。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个人理解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2)

④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始,“无名,万物之始也”,指“道”;

制,制作生成,为“朴散则为器”之“散”;

有名,指万物,为“朴散则为器”之“器”;

止,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谓”,“止”在此同“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之“徼”之意,即归终、应用、边际;

殆,危险。

⑤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

譬,譬如;天下,天下万物;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个人理解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3)

经文今译:

道永恒长存,没有形态,质朴自然,隐微无形,然而天下万物都不敢让它臣服。

侯王如果能遵道而行,民众万物都将自行归顺服从于他。

天地之气遵道交合就会降下甘露,虽无人发号施令但却会自行均匀润泽万物。

无形之道生成有形万物,万物既已承道而生,也应知晓遵道而行,遵道而行就不会有危险。

譬如以道治理天下,天下万物就会服从于道,犹如山谷小溪自然地汇入江河大海一样。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个人理解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4)

本章解读:

老子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道”的特点:永恒存在(恒)、没有形态(无名)、质朴自然(朴)、隐微无形(小),但万物无不臣服归顺于“道”。万物由道而生,遵道而行。唯有知“道”、守“道”、止于“道”才会不殆。以“道”治理天下,万物宾服,无为自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