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

身在归途,心已回乡。

只要是家的方向,多远的路都值得。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1)

拥挤的人群中,郭师傅席地而坐,手里拿着水瓶,时不时地喝上几口。举起水杯的瞬间,一双布满老茧,写满沧桑的双手显露着握不住的岁月。对他来说,保温杯是奢侈品,他选择最普通的塑料杯,杯子还得够大,风吹日晒地劳作,多备着点水是必须的。提及年龄,用郭师傅的话来说就是,城里人比我们显得年轻。

晚上六点十二的车,他跟工友中午十二点多就已经到了北京西站,“要回家了,高兴!早点来!”跟大多数人一样,郭师傅每年年底都要踏上春运的火车。一是满心期待着回家,二是工地都放假了,没什么活了。

跟郭师傅同行的工友去完洗手间回来后,发现郭师傅在跟记者交谈,迅速拿起自己的行李站得远远的,“他怕你们是骗子,出门受骗的太多了,他出来时间短,像我出来时间长了,是不是骗子说几句话就知道了,再说了,我身上没有值钱的东西,都是些破烂,谁会骗我。”郭师傅顿了顿,又说道,你们证件拿了吗,给我看看吧。

两个大水桶,水桶里有几条破旧的毛巾,一个军绿色旅行袋,袋子里装着简单的换洗衣物。这些就是郭师傅回家的行李。“一个水桶10块钱,水桶得一直带着,节后换了工地还得继续用,洗脸、洗衣服都得靠它。”

郭师傅在北京做建筑工人,2018年干活的地点位于海淀区魏公村,二十几个工友一起从河南出来的,建筑工地吃住都管,十来个人住在20多平米的房间,在他看来,这样的居住环境还不错。早上6点上班,中午11点休息,12点上班,干到下午5:30到6点,每天干活九个到十个小时,不干活的时候就休息休息,有时候洗洗衣服,很少出去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地,就是他们的江湖。“同样的活儿有的可以拿到300多块,有的200多,有些偏远地区的男的150,女的110。”性别不同、工龄不同、地区不同,拿到的收入也各有差异。

“来北京四五年了,每年干差不多十个月的活。挺累的,家人也心疼。但是这边比家里活多,能多赚一些。”郭师傅的老家在河南驻马店,他的大儿子在广州打工,老伴儿在那边帮大儿子看孩子,小儿子刚上大一。出来打工就是为了供小儿子上学,“今年的工钱已经全部打回去了,全部给小儿子交学费了,外债还欠了5000块。”

候车室并不热,郭师傅却大把大把地留着汗。跟郭师傅一同到北京的二十几个工友,大多数已经坐上高铁回去了,就剩他跟另外一位工友,选择比较慢的车,回家路上需要11个小时,但是可以省下300元。郭师傅不会线上购票,他的车票是大儿子帮着抢的,可惜没有买到有座的。

说起过年,郭师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全都回去,我老婆、儿子、儿媳妇、孙子全都回家过年,一起吃饭,给孙子的压岁钱也准备好了!”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2)

在北京站第六候车室碰到老付的时候,他刚从三亚过来,坐了近40个小时的火车。在这里正等着转乘回辽宁叶柏寿,接下来的路程还有将近10个小时。脸上没有旅途的疲累,老付聊起天来还有点兴奋。

在三亚待了两个月,干完了一个室内装修的工程。其他工友都提前回家了,老付留下来多玩了几天。这是他第一次去海南,平时只顾干活了,没什么机会到处逛逛。

老付今年50岁,他从不到20岁就开始干装修,现在干了快30年了。一年到头四处奔波,老付去过全国很多地方,都是因为有工程才去的。老付的活儿都是自己找或者靠朋友介绍,他基本上不挑地点、不挑苦累。今年收入还不错,没活儿的时候就在家附近打打零工。

在海南玩的时候,他住在自己干活装修的那个房子里,省了一大笔住宿费。他逛了鹿回头,天涯海角,蜈支洲岛,“出去这一次,一天都得300元往上,300、500的,一天。”老付觉得海南消费水平很高。

平时他没什么时间陪着家人旅游,带着老婆孩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辽宁锦州,“都没有出省。”这次从家出来打工,迄今为止已经差不多一年了,没有回去过。

在外面看到一些好风景,老付会拍照发给家人看看。他挺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玩玩。最想去一趟西藏,他在等着那边干活的机会。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3)

老付吃了螃蟹,还有一些海鲜他叫不上名字,他给家人带了几个小椰子和哈密瓜,没舍得买海鲜,他说家人不爱吃。

在北京站换乘的时候,老付碰巧遇到了自己的侄子。侄子阿伟在鄂尔多斯打工,也回老家过年。下一程能结伴而行了。

海南离家7000多里地,全程坐火车要50个小时。老付没有选择坐飞机,他觉得机票太贵。他买的全程硬卧,花了八百多块钱。“如果选择普通硬座的话是400多块钱,要是买机票的话就贵了,得将近2000多。”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4)

晚上到达叶柏寿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儿子早早等在火车站接他。见了面,他给侄子和儿子拍了一张合影,发到了家里的微信群。汇报“平安到家”。

“都是工友的,轮流去吃饭了。”1月23日上午11点,在北京站候车大厅里,一位大姐守着10多件行李格外引人注目。见有人打量,她温柔地解释道。

大姐姓孙,过了春节刚好55岁。这天,她和工友们刚刚结束在山西的安装项目,中转北京回东北老家过年。因为火车是下午三点的,工友们都去吃饭了,她开始刷手机打发时间。翻出手机相册里一张儿子和女儿的合影感叹:“都一年没见了。”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5)

孙姐老家在吉林辉南县朝阳县,因为当地经济主要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务工赚钱的机会很少。6年前,得知当地一位老乡正在组建风力发电安装队,孙姐和丈夫决定出来闯闯,从此跟随二十几人的安装队走南闯走。

孙姐第一次登上138米高的风力发电机时拍下的视频

在工地上,孙姐的丈夫做安装,她负责给工人们做饭。6年时间里,他们已经跑了福建、新疆、浙江等20多个省份,“光去年就跨了5个省”。在山西的项目一共安装54台,工队干了5个月才完成。“我上去过,风特别大,我拿手机还航拍了呢,景色老漂亮了!”孙姐兴奋地描述第一次登上138米高的风力发电机。“安装这个活儿也很危险,用吊塔操作,老板人很好,就平时多加小心。”辗转各个工地,生活条件各个省份都不一样,要克服气温、干燥、蚊虫等很多问题。“在浙江的时候最幸福了,气候好,风景也美。”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6)

“本来给大家买了礼物,初六就要返程打工,光随身要用的东西都装不下了,太累了,最后都放在工地了。”能跟丈夫一起出来打工,走出农村涨见识,孙姐的状态带着旅游归来似的的知足,只是多了一些疲惫。“开心,但是也想家,想孩子。”孙姐的女儿已经成家生子,儿子还在长春读大学,“希望他以后在那买房安家”,她眼睛弯弯地笑着看向丈夫,一挥手说“再奋斗五年!”

他们背井离乡,用体力讨生活,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亲人能够平安,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就是他们的盼头。

新春佳节,祝团圆,愿美满。

北京西站,春运现场,我们随手拍的返乡者的照片: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7)

70岁的老黄两口子在北京帮儿子看孩子,春节临近,他们老两口先坐火车回江西老家。老黄说:“家里还有俩孩子等着我们回去过年,等北京的儿子放假了,他们一家子再赶回去。”(杨宪臣/摄)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8)

木工师傅(杨宪臣/摄)

2016年来京的木工吴师傅已经68岁了。“再干一年不干了!”他肯定地说。儿子已经在北京安家,做影视方面的工作,两个小孙子,一个3岁,一个半岁。“这一次回老家黄山,得要2月底返京吧,岁数大了,就想多待在家里”,他的语气中透露着激动和疲惫。

春节回家坐火车攻略(老漂族的回乡票)(9)

在北京西站北广场进站口,69岁的老宋提着大包小包赶火车回山西太谷去看89岁的老父亲。他告诉央视网记者:“我先打前阵,等过几天两个女儿都放假了,我老伴儿跟他们两家开车回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