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微言端午节(今又端午再忆屈原)

【闪电评论】农历五月,夏意渐浓,端午而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迎端午的习俗:门插艾、赛龙舟、吃粽子等。相传,吃粽子和赛龙舟等活动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戴花冠、佩长剑的屈原,独晤山水,静对心灵,写下千古诵读的长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爱国诗人屈原而有名,因承载民俗文化而厚重。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据《史记》记载,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一生实践自己保家卫国的向往,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他的诗歌源远流长,为后代留下了诸多感怀和沉思。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创立了“楚辞”文体(也就是“词赋”这一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屈原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屈原微言端午节(今又端午再忆屈原)(1)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

屈原是伟大爱国主义诗人,还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战国时代,正值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以秦、楚两国的势力最强大,屈原在楚国朝内担任要职。他在任时主张“举贤授能”,主张为国家的富强而立法,屈原的政治才干和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怀,却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反对,在不断的挑拨离间与诬陷中,楚王非但不听从他的劝谏,反而听信小人谗言,将屈原放逐。诗人的忧愁怨恨极深,屈原“离忧”与“逢怨”兼之而作《离骚》,而这一作便是千古绝唱。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作品《卜居》和《招魂》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屈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勤政、为民、廉洁的品质,正是端午节文化的核心内涵。让我们一起伴着粽子的香甜和艾叶的芳香,传承屈原的家国情怀,激发起蕴藏于心底的爱国基因,忠心报国,这正是端午节赋予我们的终极意义。(文/苏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