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21课杨氏之子笔记(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课堂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21课杨氏之子笔记(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课堂笔记)(1)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传。

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我会写:

生字

拼音

组词

liáng

房梁

栋梁

桥梁

造诣

诣绝

苦心孤诣

qín

家禽

飞禽

野禽

课文理解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词语: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练习一】

一、给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不如一见啊!( )

2.西湖是全国名的风景区。( )

3.今天晚间的新真让人寻味。( )

4.你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

5.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

二、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三、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 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整体感知。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五、补充文章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___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________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题)

(1)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2)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3)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4)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六、课堂上老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姓氏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姓氏的印象,老师鼓励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准确地记住某个姓氏的。杨晓同学说:“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用诈骗的手段骗取大量金钱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钱充满了铜臭。我记住了‘钱’这个姓氏。”班里一个叫钱军的同学不乐意了,他站起来接着杨晓同学的话说……假如你也姓钱,你会怎样说?能既风趣幽默,又不伤人感情。

参考答案:

一、1.(1) 2.(3) 3.(2) 4.(4) 5.(5)

二、1.(1)√ 2.(2)√

三、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言语 九岁

四、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2.此题没有标准答案,意在考察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这一问一答是否真正理解,答案无论是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杨氏之子的话都可以,只要能说出为什么以及话的意思即可。

五、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 (1)(2)(4)

3.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目前,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六、示例:星期六下午,我看到杨晓同学用十元钱买了一大盘“杨”肉串,吃得津津有味,我当时感到原来“钱”和“杨”肉串一样都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我不但加深了对“钱”姓的感情,也记住了香喷喷的“杨”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