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一号楼科技发展(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

在百米高的空中

响起车间机器运作的声音

这样的 “摩天工厂”你见过吗?

深圳市一号楼科技发展(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1)

过去,工厂给人们的印象多以1-3层扁平式分布的平房或矮楼为主。但在寸土寸金的“工业大市”深圳,随着“工业上楼”模式不断推广, 一幢幢楼层数多达20余层、楼高超百米的工业厂房,正重新定义人们对工厂的印象。

什么是“工业上楼”?

主要是指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在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提升楼宇的容积率。

早在2012年,深圳就已经在全国率先探索“工业上楼”的模式。近年来,“工业上楼”模式已逐渐成为很多大城市解决工业用地紧张、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手段。

近日,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走访调研了深圳颇具代表性的“工业上楼”项目—— 宝安全至科技创新园。

通过与园区入驻企业和相关行业专家的深度交流,了解“工业上楼”模式如何在深圳,实现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解决工业用地紧张问题。而当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后,又会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上楼”第一步

“厂房 写字楼”复合标准建设

沿着广深高速一路向北,一幢23层的醒目大楼在深圳与东莞交界处拔地而起,与周边低矮的旧工业楼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深圳打造“工业上楼”的实践版本——全至科技创新园。

进入园区,记者的第一感受是时尚。空间错落有致、整体风格颇具设计感,眼前的大楼让人实在很难将它与传统印象中轰鸣生产的工厂联系起来。

深圳市一号楼科技发展(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2)

全至智业集团董事长曾楚恒介绍,园区前身为茅洲山工业园,2011年启动改造,按照“厂房 写字楼”复合标准建设,其中包括1栋23层高标准厂房、3栋5层研发办公楼、1栋人才公寓、1栋综合配套楼。

园区内设有生产研发、总部办公、产业配套、生活配套等功能区。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党群服务中心、会议中心、路演中心、美术馆、咖啡店、图书馆、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深圳市一号楼科技发展(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3)

“但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完善的生活配套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厂房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是决定企业是否会选择进驻某个园区的关键。”相关行业专家对记者分析表示。

譬如,生物医药企业所需的厂房,要满足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的要求;精密仪器制造对振动较为敏感,建筑设计就要有减振措施;轻生产企业涉及大型机械设备,厂房的层高、承重等建设标准要达到相应标准。

那么,对于入驻全至科技创新园的企业来说,吸引他们的“硬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上楼”第二步

特殊设计为生产量身打造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此次调研的第二站来到了位于六楼的一处激光切割设备厂房。

这间厂房目前被深圳市国人光速科技有限公司租用。企业负责人李新伟从入驻方的角度出发,为记者解答了疑问。

深圳市一号楼科技发展(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4)

李新伟说,他们公司生产所需的设备体型较大,对厂房承重要求高。工业厂房的一楼“一房难求”,而普通的高楼楼层承重能力又有限。“这里的楼层承重、走廊宽度、柱距等都是根据工业生产的需求而设计,像楼层荷载达到750公斤/平方米。”

另外,大厦内设有8台载重1.6吨智能高速客梯,4台载重2吨和2台载重3吨的大型货梯,大型全天候卸货平台,高速电梯直达各楼层。“实现了人货分流,设备上楼几乎不用等待。”

签约方式也是李新伟“看上”合至的因素之一。“普通工业厂房签的话也只能签1-2年,频繁搬厂对我们这种重型生产设备的企业很不利,但这里可以一次性签5年的合同,并且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短期租小单元厂房使用。”

“上楼”第三步

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入园企业来说,厂房不仅有了空间保障,园区的集聚效应更给入驻楼上楼下的“邻居”企业们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以李新伟为例,这些楼上楼下的企业“邻居”,也成为了公司的合作伙伴。这天上午,李新伟的一位客户,在他的公司挑选完激光切割设备后,就被李新伟引荐到了楼上的科升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一号楼科技发展(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5)

这是一家生产自动贴合柔性覆盖膜设备的“邻居”企业,这也是激光切割后的下一个环节。企业负责人宋学雷告诉记者,当初,他就是看到李新伟的企业入驻后,才跟着来到全至科技创新园。

“我们有相同的客户群体,客户到我们企业来看设备,就可以通过楼上楼下互相进行参观、交流。”宋学雷说。“碰上有技术上或研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一起研究,企业之间的互相配合,已经磨合得非常棒了,带来很多成本上的优势。”

深圳市一号楼科技发展(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6)

不仅在生产环节上相互配合,共享客户资源,李新伟自己的设备生产所需器材,也可以直接上楼找邻居。

跟21楼的供应商深圳精石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莫斌打了个电话后,李新伟带着员工直接去对方公司的仓库采购一台激光器。“我们这样上下是很方便的,基本上我们自己也不用压库存。”李新伟说。

李新伟感慨,目前在这栋楼里,他的客户有3家,供应商有4-5家。大家都是生产各种控制设备的企业,互相协同合作起来非常方便。“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这也是吸引我们留在这里的一个地方。”

记者手记

经过调研走访,记者发现“工业上楼”模式带来的好处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

● 提升工业用地的投资/开发强度,使有限的产业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

● 在工业厂房中融入生产配套、生活服务配套等,实现空间集约、功能复合目标;

● 把产业相关企业最大限度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内,有效引导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总之,“工业上楼”是深圳的必然选择,深圳也当仁不让、决绝高效地成为了先行者。记者注意到,日前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专门提出要研究推动“工业上楼”新模式。

对此,记者从本月初召开的深圳市“工业上楼”有关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下一步,深圳将探索单个项目占地不少于3万平方米的“工业上楼”、“工改‘工业上楼’”新路径、新模式,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且集研、产、食、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制造业园区,为深圳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提供新支撑。

记者 :唐萍 毛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