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靠一两个新技术就碾压对手(关键时刻新一代)

别指望靠一两个新技术就碾压对手(关键时刻新一代)(1)

交汇点讯 “静静,社区采样工作人手紧张,你要不要来帮忙?”“来了!”7月21日晚11点多,睡梦中的胡文静,接到在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小摆渡村工作的父亲胡兆兵的电话,立马穿上衣服赶往采样现场。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从天黑到天亮是什么样。”眼前这位刚满19岁的“00后”满脸稚气。对人生中第一次熬夜印象颇深,而让她感触更深的是,她第一次知道了在社区工作的父亲是如此辛苦。

别指望靠一两个新技术就碾压对手(关键时刻新一代)(2)

前两轮采样工作中,胡文静负责信息登记,第一轮采样要人工登记,一夜下来,小姑娘累得手都要抬不起来。工作期间,碰到忙碌中的父亲,两人会微笑着对视一眼,再各忙各的。“我跟爸爸并肩作战,也不觉得累了。”

“上高中时,爸爸总不来看我,我想,你不就做个社区工作吗,有那么忙吗?”如今,亲眼目睹、亲身体会父亲几天几夜几乎没合眼的状态,胡文静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年少时的心结彻底解开。

在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像胡文静这样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大学生有24名,他们中最大的不过21岁,最小的16岁。

7月29日下午三点多,长芦街道白玉社区第三轮核酸采样计划出炉,社区居民要按照计划分时段、分批次进行采样。这是龚麒宇刚加入志愿者队伍的第二天,16岁的小伙子拿着宣传手册跟在网格员身后,向居民宣传采样计划、张贴宣传页,略显羞涩。

别指望靠一两个新技术就碾压对手(关键时刻新一代)(3)

“阿姨,明天要第三轮核酸采样了,你们单元是8点钟开始,这次要带身份证,出示健康码,你千万记得带身份证哦。”路遇居民,网格员刘雅萍上前宣传,身后的龚麒宇不好意思张口,就默默帮忙递上防疫宣传手册,在她身后认真听、认真学。

“这些哥哥姐姐,真让我佩服,跟人交流是门‘大学问’。” 龚麒宇在江苏省司法警官学校读二年级,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他,在社区一线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昨天下雨,小区居民排队来社区服务站做人脸识别登记,排队长了,有的人就急躁了,冲着社区工作人员就吼。”龚麒宇说,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立马上前解释,有礼有节,很快平复了对方的情绪。

30日,江北新区第三轮核酸采样要开启,经过两天的锻炼,龚麒宇对完成第一个“大任务”信心满满。

别指望靠一两个新技术就碾压对手(关键时刻新一代)(4)

“第一轮核酸采样排队时,我看到那些忙碌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担忧,这么大的工作量,能忙得过来吗。”“00后”戴屹然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是班级的团支书,这位优秀的小姑娘很有自己的主见,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跑到长芦街道新犁村村委会报名做志愿者。“请问你们这儿还需要防疫志愿者吗?我是一名准大二的大学生。”

7月25日上午8点,戴屹然“上岗”,负责黄码筛查工作。“您好,我是新犁村的志愿者,请问您家中有人健康码是黄码吗?”这样的电话,戴屹然一天得打近600个。一天下来,她“嗓子冒烟”,声音沙哑。可第二天,这位扎着马尾的小姑娘依旧会精精神神地提早到岗。

在校期间,戴屹然就常常积极参与运动会志愿服务、南京平安志愿者服务等。“这次志愿服务是我参加的志愿活动中最辛苦的一次,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长芦是我的家,助力疫情防控,我当仁不让!”戴屹然激动地说道。

关键时刻,南京“新一代”当仁不让“顶得上”!

交汇点记者 许雯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