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

昨天连载说了周易的第三卦--屯,今日连载继续说周易的第四卦--蒙。

周文王的周易并未全按数释理

伏羲的先天八卦,是全按象、数及理的,无论从代数的顺序上,几何分布上,甲骨文的意象方式上,这导致中国古代数理文化的基本成型。

至文王八卦,对卦辞、卦序进行了修改,从数理文化角度而言,目的之一在于兼容洛书,但其同时,更为了表达自己的人文意图。

我们需要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待文王对八卦、64卦的演绎、修改。第一、他当时的处境,有些话并不能直接说;第二、要以卦爻的数理文化为基础。第三、有目的的基于人文表达的调整卦爻顺序。

这也导致了周易的低调、含蓄、压抑的文风。以及为表达目的,而产生的不全是基于数的数理内容。同时,一些人文策略是基于当时环境的自保而产生的人文方法。

周易前三卦是乾、坤、屯,这从总的数序而言,并不是遵守卦爻象的数序的。

《周易》与《易经》的不同

周易是文王写的部分,后有周公补充,再有孔子修善及西汉修补,这才是现行《易经》的主要的原始模样。也就是《易经》与《周易》并不完全一样,是基于环境、文化的变化有发展的。

当然,这种发展,不仅仅包括其人文哲学意义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后世另外一个分支,迷信的发展。

迷信发展的数理文化基础重点落在数上,试图用数全部对应解读《周易》,试图牵强附会或者掩盖掉《周易》部分内容并不完全遵照数理顺利的卦辞解读。这种基于简单数学逻辑、定义的牵强的附会,导致中国古代,在易经这条文化发展之路的分支上,数学被彻底藐视。而数学做为数术,坚强地以另外一个文化分支的方式发展。

这样的文化发展历程和方式,导致中国古代人文方面超前发展的同时,也导致直至清朝初年,数学方面开始出现落后的局面。

从《周髀算经》看中国古代的数学,当时是与世界同步的,且略有超前。由于数学方面现代的西化,这是简洁化的文化需求,因此,我们现在的基础数学更多的是接触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中国数学的落后,仅仅是表达方式上,当时不是现代这种西化表达方式而已,仅在数学发展水平上,当时还是旗鼓相当的。

在西方,数学在古希腊、古罗马之后,有一千多年几乎停滞发展,直到近代的笛卡尔、欧拉、牛顿才重启数学发展之路,至上世纪初,西方出现数学、基于数学的物理的理论界的繁荣发展。也就是数学的落后,从牛顿时期开始。而数学的知识体量毕竟还是有限的,近几十年,中国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一部分人的数学赶了上来。

至于四维之后的数学,中国普通人接触的少,不是普及教育的内容。西方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基于四维以上的数学,导致了现代西方数理文化的发展混乱,这股风也吹到中国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文化的撞击。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1)

古书给我们的更多是启发,而非现实意义

笔者只看卦爻之象及卦辞,不看其他内容,仅仅是试探恢复文王的表达。由于后世出现独尊儒术,做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后世修改,动《周易》卦辞的可能性会小一些,只能在象、解读等方面动些人文的手脚。

这不像《老子》面对的修改问题,有些是动了筋骨的,已难窥原貌。

历史是发展的,环境是变化的,人文、自然科学也是在发展的。2000年前的一本古书,对于现代而言的文化意义,更多是一种思维上的启发,一种传统的惯性。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2)

《周易》第四卦 蒙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蒙卦,艮上坎下,或者说山上水下。因此说山水蒙。艮、坎这是后世对伏羲八卦的补充命名,(甲骨文、金文中无这两个字),而山水是伏羲八卦的原意象。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3)

山水蒙卦

意象方面,美好理解,这是一幅山水画,山脚下流淌着一弯清水;如果理解为泰山压顶、水不堪重负,就负面了。因此意象这东西的理解,很主观,很情绪化,并不唯一。

我们还是看周文王的解读。

周文王的教化之道

昨天连载的屯卦,整个意象基本是限制在大格局的元亨利贞的元里面,也就是初始的自我谋求发展需要注意的,以避免小嫩芽夭折。

第四卦是蒙卦,特意注解了一个亨,也就是进入发展的阶段。而发展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周文王把教化排在第一位。

古代的教育,人文为主,因此通常理解为教化。现代的教育以理工专业性为主,人文次之,称为教育。对应英文的education。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4)

蒙的甲骨文

古人为了驯养刚捕获的鸟兽,特地将它们的眼睛罩住,避免它们因看到到陌生环境而挣扎或逃脱,帮助它们安静下来,以利驯养。

蒙字之象,就是用套子蒙住鸟或野猪的眼睛,以利驯化。进而这个字引申为没见过世面,不懂道理等。

甲骨文这一个字,说的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已有教化之意。这一卦的名字,被命名为蒙,那么谈教化的内容,很正常。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不是我求孩子们学习,而是孩子们主动的求知来问我。这种教化思想与填鸭式教育不同。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起初问会仔细的告诉他们,如果再三的问,不能举一反三,亵渎学问,那么就不说了。通过这样的方式逼着孩子们自己举一反三,扩展视野。

利贞。

如此,利、贞。蒙是亨的过程,结果是为了发展到利、贞这两个阶段。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蒙的甲骨文之意上文解释,发蒙,开始这个教化过程。

断句: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开始教育,这是这个过程中利的阶段。(元亨利贞这四个阶段贯穿全文。后世,将利简化解释为利于,吉利之意,以致成为迷信。)

这就像犯人脱去枷锁,忽然轻松了。文王用此比喻教育之后,豁然开朗,才懂得以往是蒙昧无知的。

这才刚刚对主动求知有个认识。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包蒙就是开始教育了,这是好事。娶个媳妇,教育孩子持家。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5)

克的甲骨文

克的甲骨文原意是剋,用刀割肉的刑罚或者祭祀用克。金文中将这个本意舍去,另外造了剋字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剋的衍生意,被后世迷信以及五行数理沿用。在金文中克的意思按《说文解字》,在屋檐下的克木之人,以引申表达可雕、可造的意思。

虽改了一个字的字义,却表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向,仁道。后来孔子废人殉,依然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始的初衷。

因此,这里的子克家,按金文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教育孩子光大门楣的意思。

但周文王当时还在狱中,此时的克还是剋意。此处,疑为后世有意修改。或者基于对文王的尊重,以及对行文的误解,不改原文,改变了克的字义。

如果当时文王是利用狱中生活的感悟,表达的是子剋家,也依然是人世间的道理。败家的子孙多了,基于这样一种牢骚也是可能。那么这句话就是说,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教育孩子,孩子的家长也要教育孩子,这样才吉,否则子剋家。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卦辞中多有婚嫁,这实际是在形容人生类似的大事、好事。当然,可以直译为婚嫁,但是做为数理文化的表达,这也是意象表达方式而已。就像上文的克字,仅仅是基于周文王狱中的生活的一种意象性的表述。

后世,将其固化表达为婚嫁,也就成为迷信用途。

断句: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蒙卦在整体上是亨的阶段,卦辞第一句就明确了。而教育刚刚开始从有认识到开始学习,进入现在这个第三阶段。也就是尚在学习期间。这个时候,依然是勿用。

后面这又是意象的比喻。

这个阶段,就像娶了一个见钱眼开就失去自我的女人一样,长久不了。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6)

攸的甲骨文

攸的甲骨文是拄杖的意思,后衍生为拄着拐杖过河的意思。无攸利,就是没有长远的利,利这个阶段走不长远的意思。

同时,这也与九二爻的纳妇吉对应。

修改断句的原因在于:勿用娶女如果连续使用,除了算卦搞搞迷信的能用上以外,无法解释上文数理文化的推衍结果。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7)

六四:困蒙,吝。

吝,描述的程度,比凶的程度要差一些。

进入第四爻了,这本是学习继续进步的阶段,却困在里面。

这实际是指这样一种学习阶段:现在我们经常说,学的越多,反倒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了。这就是困蒙的状态。这是学习进步了,但是,却由于学习的进步,修养的提高,发现自己无知的领域变大了。这实际是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

只有突破这个状态,就是进一步的认识进步。不能总学啊,学以致用,学的目的要明确。

六五:童蒙,吉。

童,实际就是不忘初心的意思。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就是童蒙。

换成现代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保持这种童蒙的状态,原始的求知的状态。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别忘了乾卦的上九,亢龙有悔。这也是一种意象,到上九,总会出现一些转折的意思。

学习了还要打,这打的是什么?

蒙这个学习阶段是亨,目的在于为了利、贞。

甲骨文中未发现,金文的本意是进入民宅动用武力掠夺,这里重点是动武力了。读书人的事情,击这是表述武力,应该使用寇。

断句:击,蒙不利,为寇。(蒙)利,御寇。

如果学习的结果并没有发展到利这个阶段,这是要责罚的,为寇。说明读错书了,或者读了不好的书,或者没学好。

(蒙)利,御寇。

御,甲骨文的本意是用缰绳控制不羁的马,这里就是控制击、寇的程度和方法,责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控制责罚的程度,目的在于驯服不羁的马,如果蒙利了,就要控制责罚的方式方法。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即便到了蒙这个这个阶段了,也应有一个的意识。也许你已学到高峰,已经无人可以责罚你了,但是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寇之意。后世讲这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敬畏之心。

后世简单粗暴的用打来代替寇,不讲求方式方法,这非文王初衷。

孟子的感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后世也扩展讨论了读死书、死读书等问题。当然,原题的讨论出自这里。

后来唐朝韩愈的《师说》很多思想的本源,实际来自于这里。进一步阐发了。

周易第十五卦(数角度解读周易的第四卦蒙卦)(8)

关于断句的修改

文中多有改变后世断句之处,这会大大改变原文翻译的意思。当然,这仅仅是出于数理文化角度解读的试探性解读。如果你认为原断句翻译可行,随意。

原有的白话解读,个别会出现后世的增补、修改人文意图,翻译的已非原文本意,说的可能已非文王本意。这一点,对于研究传统文化,还需留神。包括笔者的翻译解读,也需留神这一点。尽管笔者在试图接近原意。

待续。。。。。。

明天说需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