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美食乡村记录(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

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

——读《吮指谈吃》

邓勤

农历二月二,春回大地,蚂蚁等四处乱爬,甚至会一路路地出现在灶台上,让人不胜其烦。这时母亲会在房前屋后撒上石灰粉,然后在锅里炒黄豆。母亲一边用锅铲翻炒着黄豆,一边大声地说着:“二月二,炒蚂蚁……”母亲程式化的语言年年都会在我的记忆里出现,只不过蚂蚁还是该来就来,该走就走。儿时的我当然不会在意那些蚂蚁,我在乎的是母亲锅里翻炒的黄豆,香喷喷的,如果再放上一点毛毛盐和少量菜油,那就是最好的零嘴了。

乡野美食乡村记录(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1)

在乡村生活了将近二十年,至今还和乡村有着脐带般的联系。因为我的父母还在乡村,那些鲜活的乡村记忆还在我的脑海里徘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乡村吃食,正月里是乡村的狂欢节,家家户户轮流请吃春桌。正是在这样的乡村宴会上,我见识了四川的九斗碗等经典菜肴,至于红酥、各种烧白更是尤为难忘。对小孩子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自然是碗底的酒米饭,软软糯糯,真是好吃得很。

清明吃馍馍,端午吃粽子、皮蛋,中秋吃月饼,乡村四季各种食物轮番登台,这些有滋有味的东西丰满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无论我走到哪里,想吃的还是家乡这些风味儿。因此,当我看见美食随笔作家彭忠富最新出版的《吮指谈吃》一书时,我是颇为惊喜的。书中描述的那些烤红薯、甜水面、油菜苔、巢菜等乡土美味儿,一下子勾起了我对曾经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一闭上眼睛,书中所描述的那些食物似乎就有滋有味地呈现在我面前,真是齿颊生香啊!

乡野美食乡村记录(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2)

彭忠富是四川绵竹人,国内知名美食作家,有大量美食旅游文字见诸于报端。这次他能将散落在报章的文字整理成集,图文并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实在是喜爱美食的吃货之福。彭忠富作为一位乡野美食爱好者,一直在路上,与美食、美景相伴,一路走一路吃一路写。他努力发掘民间风味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食材来源、保健功效和人文典故等资料的收集,给读者呈现出传统乡村的世俗生活,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抒发对滋养自己这一方水土的热爱。在阅读他的美食散文集《吮指谈吃》时,你能暂时抛弃俗世的繁杂,进入陶渊明似的桃源,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多些慰藉。

乡野美食乡村记录(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3)

本书收录了藿香鱼、麻辣烫、折耳根、蒲公英和豆腐乳等七十七篇文章,短则两三千字,长则七八千字,从饮食的角度叙说着对亲情的眷恋、旅途的记录、童年的记忆、文献的考证、品味的过程、食物的制作和蜀文化的解读等,打开了沉闷的美食散文创作世界,开创了他自己的创作新路,为读者撑起一片滋味天空。怀旧是现代人的通病,在作者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共鸣。

乡野美食乡村记录(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4)

例如作者在缤纷糖果一文中写道:“一颗水果糖,含在嘴里,满口生津,起码也得半小时以上才能化完。有时候吃到一半,我还会依依不舍地把水果糖吐出来,重新用糖纸包住,留到大年初一吃。我觉得,这份甜蜜也是连年有余了。”这种关于品味水果糖的记忆,估计现在的孩子是难以理解的,但对于三四十岁的读者来说,这写的不就是自己的人生吗?

乡野美食乡村记录(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5)

地道的美食,简洁明了的制作,可信的吃食起源,有爱的品尝过程,有情的记录笔触。本书讲述了寻常百姓餐桌上的故事,吃货们应该了解的饮食文化,在我们酒酣耳热之际,如果能通过《吮指谈吃》重温一下这些经典的乡野美食,我觉得不失为一个回归内心宁静的办法。

乡野美食乡村记录(乡野美食的完美梳理)(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