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都去哪里了(成吉思汗之弟合赤温子孙)

也只里,成吉思汗之弟合赤温四世孙,察忽剌之子。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赐封济南王。先是,合赤温之子阿勒赤歹持有成吉思汗所赐“皇侄贵宗之宝”,四传至胜纳哈儿。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胜纳哈儿及其诸父哈丹秃鲁干涉嫌参与乃颜叛乱,于是,桑哥上奏:“诸王胜纳合儿印文曰‘皇侄贵宗之宝’,宝非人臣所宜用,因其分地改为‘济南王印’为宜。”世祖皇帝“从之。”并急召胜纳哈儿回朝。《元史·土土哈传》记载:

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阴遣使来结也不干、胜剌哈,为土土哈所执,尽得其情以闻。胜剌哈设宴邀二大将,朵儿朵怀将往,土土哈以为事不可测遂止,胜剌哈计不得行。未几,有旨令胜剌哈入朝,将由东道进,土土哈言于北安王曰:“彼分地在东,脱有不虞,是纵虎入山林也。”乃命从西道进。

“胜剌哈”,即胜纳哈儿。据上文看,当时胜纳哈儿并不在其封地,有可能同土土哈、朵儿朵怀一起在“金山”一带与海都作战,乃颜使者来约胜纳哈儿,才被土土哈拿获,故有“命从西道进”入朝廷之语。胜纳哈儿入朝后,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流放,史无记载。《蒙兀儿史记》认为:“有旨征胜纳哈儿入朝,夺爵,……印成以授其从兄弟也只里。也只里者,察忽剌之子,驻牧浯泐灰不剌合(土土合传兀鲁灰河),不同乃颜之谋,为叛党火鲁火孙所攻,皇孙铁穆耳帅土土合援之乃免。”

元世祖忽必烈

《元史》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之前,无也只里的有关记载,更无其传记。最早的记载是《元史·世祖本纪》:岁癸丑,“九月壬寅,师次忒剌,分三道以进。大将兀良合带【或兀良合台】率西道兵,由晏当路;诸王抄合、也只烈帅东道兵,由白蛮;帝由中道。”说的是蒙哥汗三年癸丑(1253年),忽必烈帅军征云南之事,也只烈帅军随征。屠寄《蒙兀儿史记》认为:“也只烈,即济南王也只里。” 同书《速别额台列传》记载:“壬子,忽必烈汗以皇弟奉命总兵讨西南夷,兀良合台副之。癸丑秋九月,大军次忒剌(今四川松潘厅有当路土司。当陆之异译为忒剌,地在岷江之源。)分三道进。忽必烈汗中军经满陀城,十月过大渡河,又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诸王抄合(疑即斡赤斤曾孙察剌海)、也只里(哈赤温之曾孙,旧传作也只烈)领左手军,取东道向白蛮,蒙兀人所谓察罕章也,兀良合台为右手军,取西道出晏当路(旧传脱误作旦当岭),么些二部酋降,此二部乌蛮种,蒙兀人谓合剌章。”

至元二十五年,“海都犯边,敕驸马昌吉,诸王也只烈,察乞儿、合丹两千户,皆发兵从诸王术伯北征。”“诸王也只烈”即“济南王也只里”。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莫衷一是,他在《元代甘肃行省新探》一文中先说:“也只里,又作也只烈,封济南王。”后又说:“出身不明的也只烈大王”、“也只烈的世系不详”云云。屠寄《蒙兀儿史记》考证认为:“济南王也只里,旧表其名倒误作也里只,今依诸王表改正。……也只烈、也真、亦只里,并也只里异文。”今从屠氏之说。

至元二十五年秋七月,诸王也真部曲饥,分五千户就食济南;八月,也真言:近将济宁投下蒙古军东征,其家乏食,乞赐济南路岁赋银,使易米为食,诏辽阳省给米万石振之。济南路滨、棣二州为“济南王”封地故也。

至元二十六年,《蒙兀儿史记·伯帖木儿列传》记载:“正月,师还。复遣戍宗王也只里之地(即浯泐灰)。五月,海都大举犯和林,有旨令伯帖木儿驰援。”也只里封地曾被叛王火鲁火孙攻击,现也只里北征海都,故令伯帖木儿“戍宗王也只里之地”。

二十七年五月,“复置诸王也只里王傅,秩正四品。”“六月,敕应昌府以米千二百石给诸王亦只里部曲。”“复置王傅”者,胜纳哈儿从叛时,王傅被罢黜,也只里征海都有功,故而“复置”。但所设“王傅”,规格较以前为低,只是管理封地内部事务而已。

元贞元年夏四月丙戌,“诸王也只里以兵五千人戍兀鲁思界,遣使来求马,帝不允。” 李文田撰《元史地名考》:兀鲁思“西北地附录作斡罗思,又作阿罗思。”“英宗纪延祐七年,斡罗思等内附,赐钞万四千贯,遣还其部。至治元年,诸王斡罗思部饥,发净州平地仓赈之。”“泰定三年,以湘宁王八剌失里镇兀鲁思部。”屠寄认为,兀鲁思,即“兀儿速惕,地名,亦种名,见秘史。今俄属叶尼塞南境之乌斯水。西北地坿録,乌斯沐涟。旧纪作兀鲁斯。”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元岭北行省,标示“乌斯”地区,即乌斯河流域,在称海宣慰司之北,外剌之西,吉利吉思附近,距济南王封地合兰真沙陀-兀鲁灰河,何止千万里之遥。成宗将也只里派往乌斯地区戍边,是出于政治目的,有所忌惮罢了。

元贞二年三月甲戌,“遣诸王亦只里、八不沙、亦怜真、也里悭、甕吉剌带并驻夏于晋王怯鲁剌之地。”怯鲁剌,即怯绿连河(客鲁涟河),在曲雕阿兰大斡耳朵一带。成宗即位后,顾忌晋王甘麻剌的势力,采取互相牵制的策略,将上述诸王调离其封地,驻于晋王封地,既监督晋王,又受晋王约束,分而治之,一举两得。

《蒙兀儿史记》记载:元贞二年夏五月,“吐蕃叛寇阶州,命脱脱会诸王铁木儿不花、也只烈(此西道诸王与东道诸王也只里同名者合兵进讨。”“命东道诸王也只里(旧作也真)、薛阇干驻夏合亦而之地(合亦而,叛王乃颜之别名)。”有待进一步考证。

大德元年十二月,“王部人忽剌带于济南商河县侵扰居民,蹂践禾稼,帝命诘之,走归其部。帝曰:彼宗戚也,有是理乎?其令也只里罪之。”四年五月,赐诸王也只里部钞二万锭。六年春正月,以诸王真童诬告济南王,谪置刘国杰军中自效。秋七月,赐诸王八八剌、脱脱灰、也只里、也灭干等钞四万三千九百余锭。十一月,“禁和林军酿酒,惟安西王阿难答、诸王忽剌出、脱脱、八不沙、也只里、驸马蛮子台、弘吉列带、燕里干许酿。”《蒙兀儿史记》:“大德六年冬,(也只里)与安西王阿难答、诸王忽剌出等同军和林。”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以罪诛杀也只里。《元史》记载:“十一年春,闻成宗崩,三月,(武宗海山)自按台山至于和林。诸王勋戚毕会,皆曰今阿难答、明里铁木儿等荧惑中宫,潜有异议;诸王也只里昔尝与叛王通,今亦预谋。既辞服伏诛......”《蒙兀儿史记》认为:“也只里,......昔尝与叛王通,无他佐证,疑案也。”但屠氏又说:“铁穆耳汗殂,也只里与阿难答、明里帖木儿等谋,奉铁穆耳汗可敦巴牙兀氏称制(即伯岳吾氏),为海山汗所诛。”

也只里,计自1253年9月帅东道兵伐云南,至1307年5月因政变见诛,期间历宪宗、世祖、成宗三朝,跨度54年。若按年龄15岁带兵,至死时年70岁了。

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都去哪里了(成吉思汗之弟合赤温子孙)(1)

元代疆域

大德十一年三月,也只里被杀后,同年七月,诏封也只里之弟朵列纳为“济王”。但我们不知道,为何由“济南王”改封为“济王”?可能史书记载有误,将“济阳王”,漏记为“济王”了。因为,朵列纳之后代泼皮、木喃子皆袭“济阳王”或“吴王”,而不是“济王”。

史籍没有记载也只里子孙的情况。但据忽必烈之孙阿难答“既以谋逆诛,国除,版赋入詹事院”的情况看,旁支的也只里家族的结果只能比阿难答更糟糕。

虽然,合赤温兀鲁思的藩封地在兀鲁灰河(浯泐灰,东乌珠穆沁旗一带),但为了对付西北窝阔台后王、察合台后王海都、笃哇的不断侵扰,朝廷屡次征调多地诸王、驸马戍边、讨伐西北,也只里家族的情况正是这样。根据前揭史料,也只里曾经随诸王出伯(豳王)北征海都、以五千兵戍兀鲁思界、与铁木儿不花合讨阶州吐蕃寇等,多年征战于岭北行省的西北地区,尤其是在至元二十四年的乃颜叛乱之后,东道三兀鲁思藩主皆被废,所统军民被析分,“国除”;成宗即位后,其嫡系宗王逐渐恢复了掌管本家族和分地军民的权利,武宗、仁宗即位时,推恩宗室,三家先后皆授一字王封,但地位已降为完全从属于朝廷的列王,不再具有昔日藩国之君的威权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