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任叱咤,

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1)

杨洁的名字,大多数时候,是与电视剧《西游记》联系在一起的。这部如今还在寒暑期档播放的经典电视剧,成为了她高度惊人的起点,也成为了一座巨大的难以翻越的山。

她是中国的第一代电视导演,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电视事业二十几年的发展和流变。

杨洁这一代电视人是特殊的,他们的黄金时代在80年代。在此之前,文艺是政治挂帅,而到了90年代以后,影视成为产业,又到了资本主导。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2)

那是一个匮乏的年代。从当时“稀缺经济”的经济结构就能看出来,物质、资金、技术样样缺乏。这一点也反映到了影视领域,80年代人们能看到的作品不多。但就在那样一个一切都缺的年代,诞生了《西游记》、《红楼梦》这样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正如后来的新闻中多次报道的那样,当时《西游记》的剧组从来没有粮草充足过,由于资金紧张,在上山下河地找外景时,全剧组人不敢坐飞机,坐的是绿皮车。常年馒头腌菜,偶尔有两瓶啤酒,大家就欢天喜地。

借用杨洁导演自己的一句话:“我们是在搞艺术”。他们有一种使命感,这让他们创作态度显得高远。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3)

那个年代,商业思维也远没有今天的先进与普及。买东西的都未必知道怎么打广告,更不用说在别的领域会有什么“产品思维”。

杨洁他们眼中的世界,是艺术坚持、艺术品味与艺术追求的这些字眼所描绘的“理想国”。如今,在一个经济如此丰饶的时代,不管是零售、餐饮业,亦或是媒体、影视,哪个不懂点商业规律,讲不出一堆产品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后,蓬勃的资本进入艺术市场。影视逐步产业化,商业电影成为主流。而到了今天,资本力量的介入已经塑造了很多新的影视形态。在IP当道,流量先行的这两年,IP、资本成了电影人常挂嘴边的词。资本丰厚、市场广阔这些词谈起来是口气浩荡。但是随之渐行渐远的,是“那个年代”的老艺术家们坚持的“使命感”。

这个年代,不缺资本,不缺技术,缺的是艺术坚持。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4)

有人认为杨洁导演去世了,随之走远的是那个田园牧歌般的时代。许多人在对杨洁导演的去世表示哀悼的同时,也在吟唱对电影艺术黄金时代的挽歌。

但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我们在回望过去的时候,经历过很多苦难都已在风中随风飘远,记起的更多是令人怀念的部分。

应该说,二三十年前的创作环境的自由度和创作条件是与现在是不能比的。虽然人心总体浮躁,但总有能沉下心创作的人。像著名导演李安、冯小刚等人的作品,总给我们带来感动与惊叹。最近爆红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我们看到一批老戏骨凭借精湛的演技和艺术修养,征服了年轻一代的观众的心。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80年代精神的回归与观众艺术审美的提升。

12

关于影视的书单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5)

最后为大家分享一份书单,关于怎样做一个演员和编剧。对影视领域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看。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6)

《编剧自我修养》

本书重新整理了顾仲彝论著《编剧理论与技巧》,是国内编剧受惠甚多且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创作指南。作者博采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和戏剧理论精华,揭示了编剧艺术的规律和秘密语言,再现了其一生关于编剧艺术的独到见解。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7)

《演技六讲》

《演技六讲》可称为表演领域的六脉神剑,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了无数优秀专业演员,是作者基于其在美国实验剧院的上课实录和面向公众的讲座创作而成的,可以称为最直接也最容易掌握的表演入门指南。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8)

《演员的自我修养》

本书是俄国世界著名演员、导演、戏剧理论家阿列克塞耶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理论最重要的巨著《演员的自我修养》中的第二卷,是一本对演员以及有志学习表演艺术的读者,自我学习提高非常有用的书 。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9)

《从零开始做编剧》

本书收录了十位日本金牌导演、编剧关于剧本创作的独家秘笈。他们选取了自己最经典的代表作,进行个例分析,指导有志于从事剧本创作的人士从零开始,一步步匠心独运地打造好情节,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追忆杨洁(同时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10)

每月共读一本书

长按二维码进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