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大的丁香园在哪儿(丁香园从哈尔滨到杭州的故事)

都市快报作者:记者 梁应杰 沈积慧 程超 殷军领 编辑 肖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哈尔滨大的丁香园在哪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哈尔滨大的丁香园在哪儿(丁香园从哈尔滨到杭州的故事)

哈尔滨大的丁香园在哪儿

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梁应杰 沈积慧 程超 殷军领 编辑 肖旭

一家哈尔滨的明星创业公司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搬到杭州?这两天,《丁香园从哈尔滨到杭州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昨天,我们采访到了文章的作者,也是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他说自己12年前到杭州,跟政府部门打过交道后,就再也不想走了。

有这种感觉的显然不止李天天一人。近两年,杭州在创业增速、人才净流入、海归人才净流入等指标上,均超越北上广深,成为全国的标杆城市。越来越多和丁香园、李天天一样的创业公司和创业者用脚投票,把自己和公司的未来与这座城市深度绑定。

安创空间是全球知名半导体厂商ARM在全球的唯一加速器。不久前,他们刚在杭州举行了一场创业大赛。安创空间合伙人庞稼透露,目前正在跟杭州相关部门沟通,希望打造基于ARM生态的创新加速平台,“我们走访了中国很多地方,杭州是为数不多在创业创新这件事上,实现政府政策、产业生态和社会资本高效联动的城市。”

蹲点小半年“捕获”世界级团队

2014年,远在硅谷的费越决定和妻子一起把公司的中国总部放到杭州。这对技术型夫妻档曾在英特尔、摩托罗拉、亚马逊等全球顶尖科技公司供职。当他们做出这个决定时,已经辞职创业两年多,创立的uSens凌感科技主打手势控制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正因为如此,国内派到硅谷招商引资的大部分团队都希望能和费越他们坐下来聊聊。一两年下来,费越陆陆续续见过国内不少城市的团队。这些团队构成也很简单,通常由当地一个领导带队,在硅谷待上几天,和一批创业团队吃个饭,介绍完政策就走。

唯独来自杭州的团队不一样,不仅阵容齐整——包括了科技局、组织部的处级干部,而且会反复上门沟通,和当地许多华人创业团队成了朋友。

“我们至少见过五六次面。他们详细介绍了杭州的政策。”最终,费越决定落户杭州,并顺利通过了滨江“5050计划”的答辩。

经过这些年的体验,费越用省心、满意来形容杭州的创业环境,“每次来都会觉得杭州是个好地方,做了正确的抉择。”

在杭州享受了“店小二”服务

和四五年前相比,国内相关政府驻扎在硅谷的办事机构越来越多,只要有好的项目想到中国发展,就会有一大批人抛出橄榄枝。

王彬成和冯俊峰,这两个杭州人,就在美国浙江创新中心。前者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后,目前担任创新中心副总裁。后者在2012年被未来科技城派驻到硅谷。

在中心的牵线下,每年都有一批硅谷优质创新项目到杭州参加创业大赛,其中的佼佼者有很大几率会留在杭州。楷知科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楷知科技所做的智能会议平板,瞄准的是传统投影仪的痛点,用他们的方案后,用户不需要接线、调试,只需要10秒就能把信息投到大屏上。他们收到杭州好几个区的邀请,“每个区的相关领导都对我们很客气也很耐心,接触过程中都成了朋友。” 楷知科技合伙人,负责财务的俞立回忆说。

在回国的过程中,杭州市政府所体现出来的“店小二”精神也让他颇为惊喜,“从公司选址到注册,都有专员对接,我们几乎用一天时间搞定了所有材料,效率相当高。目前公司已经进入招人阶段,而且收获了订单。”

20人小团队从北京搬到杭州

三年后进入IPO辅导期

2013年,从北京搬到杭州,美登科技给出的理由是:阿里巴巴。

1987年生的邹宇是美登科技的创始人。创业前是微软的一名码农。“当时有一个契机,是帮一些商家把店搬到手机上。但那时缺少平台——虽然淘宝有自己的平台,整个移动互联网没现在这么丰富,所以我们想做深入服务,更深地去理解商家、服务商家。后来,我们决定做商家营销服务这个点,这是一项刚需服务。”

2013年,美登科技迅速做到了付费用户数第一。也是那个时候,他和其他两个创始人一商议,又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把公司搬到杭州。

“这里有阿里巴巴,有互联网电商人才,还有大量的优质电商企业。” 邹宇说。

搬到杭州后,美登科技迎来了爆发式发展。2016年,这家只有20多名员工,且大多是85后甚至95后的小公司,正式登陆新三板。

要像猎头一样

发现并支持初创企业

昨天,看了《丁香园从哈尔滨到杭州的故事》后,杭州市科委主任阳作军特地转发了文章,并在朋友圈点评,除了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科委还应该像猎头一样去发现并支持像丁香园这样的初创企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赶到。“丁香园在最需要的时候我们赶到了,也许还有很多的丁香园不知道我们(科委)的存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实际上,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和人才来杭发展方面,杭州一直在努力。近年来,杭州借鉴美国硅谷孵化器 “全市场机制”和以色列孵化器的“私有化改革”经验,将“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的“风险补偿机制”有机融合,打造“杭州雨林式”双创生态系统。

目前,杭州已累计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超200余家,孵化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分别为32家和5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优秀孵化器数量与北京相同,超过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

“现在,整个杭州都在慢慢变成一个巨大的孵化器,既有顶天立地的世界级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在去年一场创业活动上,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姚峰说。

成立以来,杭州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已累计孵化创业企业或项目超2.2万个,注册企业超1.7万家,其中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余家,带动就业人近22万人。

“给力”的创业氛围正在吸引大批创业者纷纷来杭发展。据统计,杭州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共吸引了海归创始人或合伙人4500余人,吸纳本科以上学历就业人员超6.6万人,像费越这样的高端人才已成功入选“国千人才”计划。

只要带着公章, 窗口人员会想办法尽量一次办完

网友留言摘登

昨天快报刊登了“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来杭创业的故事,很多网友留言谈了自己的感受。

网友“旅行心灵”:深有体会,我在(滨江)区政府办事大厅办过事,效率确实高。后悔离开了,现在身在异地,举步维艰。某些职能部门不请自来,很是受伤啊。

网友“言午”:杭州服务和政策是极优的!作为地处滨江的企业感受颇深。

网友“偶是小红姐啦”:你问我爱滨江有多深,比马里亚纳海沟(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深11034米)还要深。

网友“徐远飞”:哈尔滨的市花开到了杭州,开在了滨江区,其中有多少经历令人感慨,热烈欢迎更多人来滨江、来杭州创业。

网友yaiko:只要带着公章,窗口人员会帮你想办法尽量一次就办完!为我大杭州打call!

网友大花猫:不仅创业者或企业,我一个普通外来打工者,也感觉到了杭州生活的便利和美好。办事“最多跑一次”、路边买个烤红薯都能手机支付。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企业愿意待在这里 说明杭州的营商环境确实很赞!

央媒点赞杭州

其实不仅是企业,很多央媒也都曾为杭州的政商环境点赞。

2016年3月1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等8家央媒32位记者来到杭州,探寻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秘诀。3天时间走访了杭州的10家企业,记者们纷纷谈到了杭州的创业发展环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编辑王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企业待在这儿,一扎根扎几十年,而且这些企业都是能说走就走的轻质企业,没有机器设备厂房的“拖累”,它们愿意待在这里,说明杭州的营商环境确实很赞。

光明日报经济部主任童怀:杭州政商关系很良性,政府专注做好服务,坦荡真诚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交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困难;企业专心搞好发展,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采编部副主任张军勇:杭州的政务环境、商业环境好,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向来如此,说明杭州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