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水为啥称丹江水(古代汉水叫汉江)

@秦楚刊号

汉江水为啥称丹江水(古代汉水叫汉江)(1)

十堰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汉江、堵河等等,山水地名古今有变,汉江古代称“汉水”,堵河古代称“堵水”,十堰还有许多类似的河流,@秦楚刊号会陆续给朋友们具体介绍,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的“甲水”

古代有一部水说经典叫《水经注》,书中这样记载:汉水又东,左得育溪,兴晋、旬阳二县分界于是谷。汉水又东合甲水口,水出秦岭山,东南流,经金井城南(按:《湖北沿革》图示,甲河上游为金井河,城名因河名而得),又东经上庸郡(《地名大辞典》:故治即今陕西山阳县治)北,与关村水合。关村水又南人上津,注甲水。甲水又东南经魏兴郡之兴晋县南,晋武帝太康中立。甲水又东,右人汉水。按:潘新藻引《一统志》日:甲水一称吉水,一名夹河。新编《郧西县志》谓金钱河。《读中方舆纪要》:梁置上津郡及县,在郧西县西北140里。今为上津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三国时魏置平阳县,晋改名兴晋,西魏废,故治在湖北省郧西县西北。杨守敬日: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79年)改平阳为兴晋,仍属魏兴郡。谭其骧《历史地图》标示:三国时为平阳,西晋时为兴晋,魏兴郡沿所。《湖北省建制沿革》:汉水自陕西白河、洵阳二县界东人郧西县西南境,适当大小兰河口处为郧西县之兰滩汛。东流至甲河关汛,甲水自北来注。甲水上游有上津堡。按:新编《郧西县志》载:金钱河(夹河),源于陕西水县东北,从山阳县漫川关南部沙沟口人县境,由北而南。经上津镇,东河自东北来会。泗峪河、茅家沟自西来会,在泗峪河槐树村驻槐树乡。又南流,大坝河和小坝河自西来会,箭河自东北来会,大坝河店子村驻店子镇,又南流至六郎乡,冷水河自东来会。冷水河的源头六斗村驻六斗乡。又南流至夹河镇人汉水。金钱河流经县境长60.59公里,流域面积9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712.8毫米。

汉江水为啥称丹江水(古代汉水叫汉江)(2)

金钱河畔人杰地灵,物广人稀,自古以来,民间故事众多。因受频繁战争的历史因素影响,民间故事主要以战争传说和神话故事为主,如元世祖上津屯粮,朱元璋棋盘输地,金钱河运金,李自成巧退明军,杨家将智守三关,杨八姐绞肠关大战等。

金钱河的由来,民间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明永乐年间,朱棣皇帝兴建武当山时,建筑材料难以运输。正在此时,上津突涨洪水,水面上有无数的蛤蟆和蛇顺河流入汉江,行至武当山脚下时爬上金顶,变成金砖金瓦,成为修建金顶的材料,金钱河由此得名。

也有传说金钱河因真武大帝修武当运送金银而得名。相传明永乐年间,祖师爷修成了武当山,想在最高峰建一座金顶,便向冷水河中的龙王借金银。尽管龙王百般刁难,但祖师爷还是顺利把金银运到了山顶。而运送金银的柳叶上沾的金末子,撒落在冷水河里,太阳一照便金光闪闪。后来,人们便纷纷下河淘金。从此,这条河便自然改名叫“金钱河”了。

明代以前金钱河称为甲水,明永乐以后才改名为金钱河。据当地老人推测,金钱河得名可能与其盛产沙金有关。

不管传说如何,金钱河承载了两岸千年人物风土。秦巴腹地,苍山河谷,曾经是祖先们生息繁衍之所。这里山水相连,两岸青山叠翠,四季美景常在,郦道元在金钱河畔留下了“接秦之水,水澈见底,云绕鹤飞,仙境叠翠”的诗句。

历史上,上津一带曾是金钱河流域最大的冲积开阔地。金钱河河床腹地宽阔,水势浩荡,从隋唐时期开始,这里就是舟楫穿梭、商贾云集之地。

汉江水为啥称丹江水(古代汉水叫汉江)(3)

金钱河最为辉煌的日子还要数其作为上津“天子渡口”的时期。据考证,“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在唐朝中叶的很长一段时期,上津成为整个王朝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命系“国脉”,朝廷专设了上津转运使。

上津是有着古代“丝绸之路”美誉的“商山路” 上的重要一环。“商山路”是唐代对起自长安,中经蓝田、商州,东至河南内乡、淅川之间道路的统称,它是唐代通往都城的交通要道之一。“商山路”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西部,每年大量的钱粮运往长安。当时从南部和东部有两条道路到达长安、咸阳,一条由汴水经洛阳,一条为“商山路”。真正使上津金钱河成为“国脉”,则是在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至德初年,安史叛军据守洛阳,汴水运输受阻,江淮物资只能全部改道汉水进行运输。于是,上津就成为“商山路”中的重要一环。李光弼、郭子仪率兵夺回长安,江淮、荆襄的物资便不再西运至汉中,改由上津向北至商州,再经“商山路”转运至长安。上津一时成为大唐王朝水陆物资运输的重要集散地,成为首都物资供应的重要咽喉,由此形成历史上著名的“上津道”,并成为“商山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江水为啥称丹江水(古代汉水叫汉江)(4)

唐朝乾元年间,朝廷任命李淑明为商州刺史,兼上津转运使。唐代宗广德初年,又任命一郑姓男子为上津县令,兼商州录事参军,专营漕运。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朝廷将包含上津道的“商山路”确定为全国的第二条国道,其地位仅次于唐代陆上交通枢纽的“洛阳道”。“商山路”地位的提升得益于“上津道”作用的发挥,也充分说明“上津道”在当时都城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要说金钱河,就不得不说金钱河畔的上津古镇。古城位于金钱河中游,它的形状就好像是金钱河畔谁遗失的一只靴子,城四方各开一门,分别叫做“通秦、达楚、接郧、连汉”。西南一角还有为方便百姓劳作而开的角门。城门的名称为上津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做了详尽的注释。

当地百姓从流民到居民,从大山走向河畔,到集镇、古城。因为金钱河,才有了千古闻名的上津古城,有了曾经辉煌的天子渡口。

遥想当年,金钱河上帆影点点,舟楫如林,岸上酒肆林立,旅店驿站喜迎八方来客,该是怎样一幅繁华的盛景!今天的金钱河作为黄金水道的位置早已丧失殆尽,往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河边的柳枝依旧飘扬,曾经临水的古城如今已远离河道却依旧屹立,那灰黑的城墙就像一部厚重的大书。千年的风雨在每一条巷道的每一块石板、每一片青瓦、每一垛灰墙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在古城,你尽可寻觅那些历史的碎片,释放怀古寻幽的情怀。

站在上津镇的高处,极目远眺,金钱河就像仙女的彩带飘在脚下,缓缓向东飘动。河里偶有渔船游动,打破了一河的宁静。河两岸柳树成荫,柳丝拂面,河边妇女洗着衣服,孩童戏水,偶尔飞鸟划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曾经只有坐船才能到达河东西两岸,随着时代进步,这种局面不复存在,人们在金钱河东西两岸架起了大桥,同时在上津下游40公里处修建了总库容为4.84亿立方米的陡岭子水电站,蓄水发电,生态养殖,自成一体。在古渡口上游新建了玉皇滩电站,截断了万古奔腾的河水,高峡出平湖。

外滩广场、沿河大道依金钱河河堤已建成,古城墙、古城街道等一批古迹已得以修缮。上津正倾力于千年古镇旅游的深度开发,相信古镇不久的将来会实现华丽转身!

悠远的金钱河,从古至今,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孕育了灿烂的河流文明。她有着数不清的传奇故事。无论繁华也好,没落也罢,她都静静地流淌着,昼夜不息,一如既往。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