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酂城(浍水涓涓萧台翩翩)

酂(cuó)县,今永城市西,311国道北侧,距市区35公里的酂城镇,在殷商时已为酇邑。秦置酂县,属砀郡。

汉属沛郡。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属砀郡,汉属沛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于此”。即此邑也。萧何初封时的酂国在沛郡酂县,其后,于吕后二年,萧何夫人同及其子孙的酂国移至南阳郡酂县,现在永城酂城地区有萧何制定“约法三章”的造律台。

以前的酂城(浍水涓涓萧台翩翩)(1)

造律台

三国魏时,酂县属谯郡。西晋因之。东晋将建平、临睢、太丘三县并入酇县,属豫州谯郡,直到北朝魏废。

五代十六国时期,先后分属后赵、前燕及前秦,淝水之战后,重归东晋所辖;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北魏建立后,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属徐州粱郡;北齐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唐初,酂县属沛郡;贞观十七年(643年),酂县直接归亳州管辖。

金时,酂县属南京路亳州管辖;兴定五年(1221年)十二月,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改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下辖永城、下邑、砀山、酂四县;至元二年(1265年),“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

明代时期,酇县并入永城县至今。

以前的酂城(浍水涓涓萧台翩翩)(2)

民国时期酂县城地图

  《史记地名考》记载:“酇,萧何封沛之虘阝县,故城今河南永城西南,左襄十年会吴于‘柤’”。《说文解字注》曰:“虘阝,今酇县,今三经皆作‘柤’,郦(郦道元)所据作‘虘阝’,皆古字作之证”。

  关于古酇县城的历史,中国古文字专家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一书中考证,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酇邑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永城境内设芒、酇二县,设县后,建县衙,修围墙。城墙周长3000多米,墙基宽34米,顶部宽10米,高8米。墙内外两侧夯筑,中间填土。在后来发掘中发现,个别地方还夹杂着人骨架及秦砖汉瓦残块。可见当时古酇县城,高墙巍峨,四门雄壮,气势恢宏,奠定了延续千年设县的基础。同时,考古学家曾在城西南角墙下发掘出陶瓷排水管道,这说明当时城市建筑设施达到了顶峰。直到解放后,历经2000多年风雨侵蚀的古城墙、古城门、部分建筑仍保存完好。后来,由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意识不强,挖墙取土,建造民房等,目前尚能见到的只有四城角遗址和300多米长的残城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