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改造最新消息(温岭再出发城东)

在温岭版图上,城东毫无疑问是块全新的热土。自2001年正式成立,城东街道用十余载的变迁展示着改革开放的华美篇章。从穷乡僻壤到新城崛起,城东的发展日新月异。

2016年至2018年,城东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街道板块三连冠。总部经济青商大厦、创业大厦、服务业大厦等电商业、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九龙商圈业态不断向好,第三产业强劲发展。随着81省道复线的开通,交通优势更加明显。依托九龙汇生态湿地公园,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大笔如椽,一幅写意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新区图景正在铺展绘就。

温岭改造最新消息(温岭再出发城东)(1)

经济文化共相融,农民富裕客流旺

走进城东街道汇头王,一排排通天楼房整齐有序,一幢幢小康型住宅错落有致。精致的庭院、宽敞的道路,乡村居所的秀润淡雅让人心旷神怡。沿着万昌路,各大银行、九龙汇商业街穿村而过,总部经济基地大楼依村而立,火热的小吃街居于其中,更是吸引八方来客。

2002年,汇头王抓住万昌路“东移北扩”的机遇,分批次对全村的住房进行改造,共安置了800多间通天房和130套小康型住宅。2009年,村里完成拆迁安置,村民们大多住上了新房子。2015年,总部经济大楼陆续投入使用,给村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周边常住人口比较密集,汇头王成了集美食、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汇头王党支部书记王建华告诉记者,房租逐渐成为汇头王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村共有餐饮单位300多家、出租房600多家。

老叶今年51岁,他现在住的这两间通天房临街而建。“楼下店面租了两间,楼上房间租了10间,一年房租收入有30余万元。”他说,早些年为了生计,他外出做木匠,妻子在家织草帽,生活过得很清贫。自从5年前建了新房,他和妻子赋闲在家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都是政府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好处。”老叶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前,汇头王还是个贫困村,村民以务农为主,人均年收入为500~1000元。如今,村民租房年收入就够全家花销了,住院就医费用补助90%,还有一笔不错的年终分红。”对于村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了17年村干部的王建华感触颇深。他清楚地记得,2007年10月的一天,隆隆的机器声在商业街村留地上响起,村里投资4000多万元的17层高的九龙大厦动工。经过近4年的建设,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但是村里仅有的2000万元资金还不够支付工程款。于是,王建华动员村干部,以他们个人名义每人贷款200万元,用于支付工程款。九龙大厦出租后,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了700多万元。之后,其他村留地陆续开发,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达1300多万元。

近年来,汇头王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经济与文化共融的特色发展之路。王建华表示,接下来,汇头王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向“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治理美、生活美”的目标奋进。

旧村拆迁换新颜,村民住在后花园

河边村位于城东街道北面,三面环水,与九龙湖毗邻。以前,河边村给人的感觉并不美好。狭窄的泥土路灰尘满天飞,临村的小河是全村生活垃圾的投放地,一到夏天,臭味扑鼻。如今,这里小桥流水,空气清新,依托九龙湖的独特优势,河边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城市后花园”。

漫步乡间小道,如画美景随处可见:小康型住宅宏伟气派,村道路面一片整洁,路边车辆有序停放,河道顺畅、碧波荡漾……短短几年时间,河边村村容村貌变化喜人。这个原本“脏乱差”的落后村,如今颜值和气质并存,生态宜居的惬意感觉扑面而来。

在一户小康型住宅前,76岁的村民陈梅玉脸上笑开了花。这套小康型住宅临河而建,总共4层半,全部已装修好。站在四楼阳台上极目望去,村庄的秀美风光尽收眼底。“以前,河边村除了田就是河,是个有名的穷村庄。1949年前后是茅草屋,后来是石料堆砌的石板房,一家老小只能挤在简陋的小屋内过活。如今,儿子外出做生意,偌大的房子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居住。”陈梅玉指着那扇豪华的大门告诉记者,光这扇门就花了2万多元,他做梦也没想到如今会住得这么好。

河边村的华丽蜕变自2012年开始。当时,“整村拆迁”工作在河边村拉开序幕。从那一年开始,拆建工作不断推进,规划面积228亩,分三期建设。河边村村委会成员潘向阳见证了村庄的一步步成长。“河边村总共580户人家,当时460户同意,120户反对。”潘向阳说,那时,街道干部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第二批中观望和反对的人比较多,工作做起来比较累。目前,第三批41户已开始打地基,预计明年年底能完成。

“只要道路硬化、河边绿化、墙壁美化、路灯亮化、污水净化这‘五化’标准一实现,村容村貌就会大改变。”说起河边村宜居环境的打造,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平决心很大。他表示,接下来,村里会逐步硬化、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分批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河边村,不仅配备了分类垃圾箱,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建成了农村污水纳管工程,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全部排入管网。

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村综合楼正在建造中,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我们想把村部打造成集文化、娱乐、亲子、专题培训教育于一体的智能型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王小平说。

攻坚克难抓项目,城市品质创提升

城市建设是城东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打造“品质新城”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城东街道干部深入开展重点项目“百日竞赛”四大攻坚行动,把项目建设作为城东蝶变的主抓手。拔钉扫尾成果显著,5月份圆满完成市客运中心站前广场征迁签约和房屋拆除工作;6月份完成湖南村拔钉7户,全面进入桩基施工阶段;7月份启动河边村第三批拔钉扫尾,顺利签约39户,并完成房屋拆除和择基工作;8至9月份完成横湖桥拔钉扫尾;8月26日,莘塘村全村526户村民签约成功,实现了签约率99.43%。攻坚克难的背后,凝聚了城东“铁军”的心血和汗水。

这段时间里,城东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文兵带着团队扎根在了村里。“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秘诀,只是靠一次次上门讲政策、说利弊这种板凳式拉家常的方式。”朱文兵的话道出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心声,“多上门、多倾听、多了解,和拆迁户建立起互信的桥梁。面对拆迁户的不理解、抱怨,报以理解、包容,以温情打动。”

莘塘村75岁的林阿公,儿子长期患病且离异,孙子还在上初中,对于签约存有诸多顾虑。攻坚组多次上门与他拉家常,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帮助他争取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此外,还与学校进行沟通,减免其孙子在校的伙食费。攻坚组的一系列举动感动了林阿公,他如期在协议上签了字。朱阿婆家有5个儿子,儿子之间因房子产生矛盾导致迟迟不来签约。攻坚组充当“老娘舅”,多次对他们进行劝导,宣讲政策,以实例明晰利害关系。经过团队成员连续几日的调解,朱阿婆一家人最终如期签约。“把握好政策运用,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多为群众思考,才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朱文兵说。

“九龙湖是城市客厅,其周边村庄的城中村改造是重中之重;81省道和城东高架两边的汽车4S店和厂房要退出沿线,打造城市综合体;协调推进村留地开发,加快横湖桥、横山头、肖村原七村等区块的村留地开发建设,做到有效引导、有序出让、有力管控;坚持多管齐下,集中攻坚山凰、岩下等区块拔钉扫尾工作。”朱文兵表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城市化推进,攻坚任务艰巨,要科学用好拆后土地资源,着力推动“大拆大整”向“大建大美”拓展、向“精建精美”提升。

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 林晓敏〉〉

灵动城东,品质新城

今年以来,城东街道党工委以美丽城东、活力城东、幸福城东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灵动城东,品质新城”。

灵动,是城市生命力,灵气而富于变化。城市客厅九龙湖彰显蓬勃生机,精品岩下、美丽肖村、活力田洋三个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城东正迈步在品质新城的道路上。一是重布局,重新焕发城东商贸活力。从耀达到时代广场的商圈重新谋划,启动九龙商业街重新改造提升。二是重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东。依托九龙汇公园、湖心公园等休闲场所,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万昌路沿线城中村改造、全域改造、村留地开发,通过丰满城市形象来提高城市品质。着手建设未来社区,力促向中心城区华丽蝶变。三是重培育,抓大育小推动经济发展。深化“五心”“妈妈式”服务,对钱江摩托、万邦德、法雷奥等企业做好“三服务”工作。坚持“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打造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计划通过3~5年,实现城东的美丽蝶变,真正打造一座“品质新城”。第一年打基础。一是抬升平安底线,以铁的决心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紧盯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二是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发力抓信访维稳,切实做好清初访、查重访、化积案,营造良好的信访生态;三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机构改革和一系列作风整顿,使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面貌焕然一新。第二年拓战场。做到扩面、提质、治乱。扩面,即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推进虎头山、洋河、殿前等城中村改造,完成瓦林、渭渚遗留的城中村改造,加快拔钉清障;提质,即丰满城市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加快一级公路和高架两侧整治开发,加快推进爱仕达等周边企业二产转三产,推进综合体项目开发;治乱,即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和智慧化,提升城市能级,结合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第三到五年促跃升。通过肖村中心村规划、乌龙岙阿丽拉项目引进,真正打造城市后花园。通过全域改造、城中村改造以及城市品质建设,实现城市美丽蝶变,让城东成为令人向往、心动的诗意水韵新城。

地标故事 〉〉

●城东街道时代广场总经理孙英:过去10年,我见证了城东街道以时代广场为中心的商圈从萌芽走向繁华。还记得2009年年初,时代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城东街道第一批落户的项目之一,34层的超高建筑和4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及占地面积50多亩的城市广场,成了彼时温岭的地标性建筑。同年落户的还有九龙国际大酒店。附近是一大片稻田,今日看到的大楼有的尚在施工、大部分还未开工。周围民居并未集聚,如香格里拉小区、九龙商业步行街,只有寥寥的汇头王村民入住其中。

为打开局面,时代广场购物中心引进了“TESCO乐购”超市,加上时代广场自营的百货商场,为商业集聚打下基础。接下来的几年,各种商业配套相继推出,如万象美食一条街、汽车4S店、影院、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等,商业氛围日益浓厚。同时,沿万昌中路两侧,各类银行相继进驻,打造金融一条街。城东区块终于成长为温岭新城区的商业中心。

2015年开始,沿万昌路两侧的总部经济9幢大楼拔地而起,陆续投入使用,吸引了全市大中小企业纷纷入驻,让城东这个经过10年打磨的“新区”再次升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