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常见文学典故(不堪劳役之苦的百姓呼声)

《国风.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中常见文学典故(不堪劳役之苦的百姓呼声)(1)

古代治理河渠


我们都是邶国普通的百姓,国君要求我们服劳役治理河渠。我们在河渠里累死累活干了好多天了,还没有完成。大家都想家了,不约而同的唱起了想家的歌谣:

“天已经黑了,天已经黑了,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你邶国的君主,为什么我们一大早就顶着露水辛勤劳作!
天已经黑了,天已经黑了,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你邶国的国君,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这污浊的泥浆里没白没黑的干活!”



诗经中常见文学典故(不堪劳役之苦的百姓呼声)(2)

古代劳役

本诗文字不多,但是节奏紧凑,感情急迫,充分表达了服劳役者们的痛苦心情,以及对于以国君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反抗意识。

诗中的“式微”因为《毛诗序》解释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国(邶国),其臣作此诗劝他归国。后来“式微慢慢衍变成为“归隐”的意思,成为典故多次被后世诗人引用。比如唐代王维诗《渭川田家》有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三国曹植的《情诗》有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唐代孟浩然之《都下送辛大之鄂》有“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而诗中的另一句“胡不归”,更是鼎鼎大名。最著名的引用者当属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巧合的是,靖节先生用“胡不归”扪心自问,然后才彻底大彻大悟,决意一生归隐山林的。

诗经中常见文学典故(不堪劳役之苦的百姓呼声)(3)

陶渊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