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之治的时间(可能就没有以后的)

大定之治的时间(可能就没有以后的)(1)

姚嵩画像

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公元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

二十多岁的唐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也是年轻,看着这一个烂摊子,一想就头大,一心想恢复唐太宗的事业。所以必须要找一个为人正,老练的人才可以,后来想起姚嵩来了,这个人可以用,不管是为人还是做事都可以,所以就任用为人正直、做事老练的姚崇为宰相,整顿朝政,希望把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扭转了过来。姚嵩再度为宰相,承担起了富国强民的重任。今天是的事主要是姚嵩灭蝗的事情。

正在姚嵩帮助玄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要知道,民以食为天。发生特大蝗灾,直接影响就是粮食的创收,没有粮食可收,就会有饥民,到时候过就会有饿死人的情况,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导致民变,想到这里姚嵩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这事需要马上上报的。

你想想,在中原的广阔土地上,是没有障碍物的,到处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

大定之治的时间(可能就没有以后的)(2)

那时候,人们没有科学知识,是相信神的,认为蝗灾是老天降给人们的灾难。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搞迷信宣传,于是,各地为了消灾求福,都烧香求神。眼看庄稼被蝗虫糟蹋得这样惨,人们拿它一点没有办法。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扩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

这时候宰相姚崇站出来了,立刻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挖个大坑,边打边烧。

这个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也写了一道奏章,说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恼火,专门发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他说,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要他负责。

大定之治的时间(可能就没有以后的)(3)

倪若水看宰相说得问题很严重,在心里也惧怕,所以就赶紧照着宰相的方法执行。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规定的办法灭蝗,果然有效。光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了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下来。倪若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不得不佩服宰相的做法。

虽然倪若服气了,但是有人不服气,长安朝廷里还有一部分官员,认为姚崇灭蝗的办法,过去从来也没人做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闯出什么乱子来。

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现在朝廷很多人反对你,你给我说句实话,这个方法倒底可行不可行,好让我心理有个底。”

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大蝗灾的年头,都因为没有很好扑灭,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灾而没收获,将来百姓没粮吃,流离失所,造成民变,国家就危险了。”

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要威胁国家安全,也害怕起来,说“依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陛下也有顾虑。我看这事陛下且别管,由我来处理。万一出了乱子,我愿意受革职处分。”唐玄宗一想眼下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就照着这个办法来吧,这才点头同意了。

姚崇出宫的时候,有个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袖,说;“杀虫太多,总是伤和气的事,希望相公好好考虑一下。”

姚崇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请你不必再说。如果不杀蝗虫,到处都是荒地。河南百姓,统统饿死,这难道不伤和气吗?”这个宦官不再说什么。

由于姚崇考虑到国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顾许多人反对,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于平息下来。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十天假,朝廷的公事就积压了一大堆。另一个宰相卢怀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急得团团转。过了十天,姚崇回朝,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问一个官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那官员说:“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到舆论的非议。中书主书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也极力营救。玄宗对此非常不悦,在赦免京城罪囚时,特意在敕文中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唐玄宗虽将姚崇罢相,但对他仍极为尊崇,让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 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封姚崇为太子少保,但他却因病没有接受。

姚嵩有功也有过,但是功大于过的,如果没有他的力缆狂澜,因为饥荒闹起民变,后果就不堪设想。对于刚开始走上皇位的玄宗来说,可是帮了大忙;不过由于后来自己的孩子犯错,出头说情,而令玄宗不悦。后来自己也感觉在宰相的位子上坐着不踏实,就辞职了。但是毕竟也是几朝的宰相,这么走了,玄宗担心会让朝廷的群臣说自己是个心胸狭隘的皇帝。

姚嵩毕竟对朝廷有过很大功的,所以,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又追赠姚崇为太子太保。这也算对姚嵩的一种感谢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