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

文/史间一壶酒

在江苏,有一座县级市的地名很奇怪,全市数百个地名与马有关。比如说,马洲书院、马桥、大马桥、小马桥、马家桥、马桥头、马奚封桥、马尤方桥、双马坝等。而且,在当地城区车站路和南环路交叉路口,矗立一座白马雕像。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1)

这座城市就是靖江市。为何靖江对马情有独钟呢?原来,传说这里曾是吴大帝也就是吴国国君孙权牧马的沙洲,古代时这里称马洲、马驮沙。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故事呢。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2)

东汉末年,靖江尚未成陆,只有滔滔江水中凸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明嘉靖三年(1524年),当地发现一块断碑,上有残文:“此沙乃吴大帝牧马大沙”。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3)

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驮”都是谐音,说讹了,就把‘牧马大沙”误成了“白马驮沙”,久而久之,便简成“马驮沙”了。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4)

另一种传说则认为,孤山寺为了重修庙宇,让马驮土上山,有匹白马在负土过程中突然从孤山上跳入江中,在白马入江之处,渐渐涨出一块沙洲,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人称马驮沙。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5)

孤山是靖江最早的陆地,虽然只有海拔50余米,却是靖江境内唯一一座山丘,广袤平原,一峰突起,故而颇具盛名。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6)

靖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三面临江,因其地理位置“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因此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暗指靖江是一座江边城邑。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7)

靖江建县前属江阴,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后的460多年隶属常州府。靖江的历史和语言都标志靖江虽然位于江北但文化上属于吴文化、吴越文化。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8)

靖江是少有的江北吴语城市,靖江话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一般意义上的靖江话专指老岸话,使用人口50多万,约占靖江人口的75%。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9)

靖江历史上是个多庙会的县,鼎盛时期,有大小庙宇160多座,还不包括村村皆有的土地庙在内。因为多庙,自然就有很多庙会。靖江有“三月三,上孤山”的说法。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10)

靖江岳庙为“岳飞生祠”,是天下始建最早的岳庙。庙为宋式建筑,两边槛联镌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坐像置于殿中。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于其中,李纲、韩世忠的诗文镶于外壁。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11)

靖江钟楼广场是去靖江要去的地方。广场内有靖江明代兴建的三大文物古迹:钟楼、四眼井、魁星阁。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12)

靖江肉脯是当地传统名吃,始创于1936年,菜品色泽棕红,光泽美观,口味香甜,食而不腻,成品为片形,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国东吴地名古今对照(江苏一市三面临江)(13)

靖江香沙芋和蟹黄汤包是当地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香沙芋是长江冲积平原的特有产品,粮菜兼用。靖江蟹黄汤包已有近200年历史,以其皮薄如纸,味道鲜美,深受食客青睐。

参考资料:《靖江市志》等。喜欢文章,请点关注、收藏或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